夏蒙兄发博文调侃俺影色渔樵

标签:
影评博客放映厅欣赏音响效果文化 |
夏蒙兄是资深影视制作人。他的“红色经典”电视专题片曾数次获奖,找他拍摄广告片的厂家也不少。他的基地在福州,却经常要奔波于北京、上海、福州之间。我说他是“革命生产两不误”,谁料到他还不忘拿渔樵开心。
在昨天的博客中,夏蒙兄提到渔樵的地下影视厅。其实那是一间在地下室开辟的电影厅,面积大约36平米,悬挂100英寸的幕布,投影机的放映效果当然比电视屏幕要好。朋友来访,我常常放电影招待,主要是介绍一些新淘到的片子。
可是夏蒙兄不同。他是资深业内人士,又是淘片高手,我向他推荐影片岂不是“班门弄斧”?于是他来做客,我总是请他老人家欣赏一下我的放映厅的音响效果,让他对我的隔音效果、JBL音箱等……提点意见,试音的影片就是《真实的谎言》。未料到几次都用同一部影片试音,被他在博客中调侃。
我等业余爱好者,被专业人士调侃不丢人。征得夏蒙兄同意,特转发他的博文如下——
偶尔,睡不着的时候,我会走进书房,放一部电影,让自己安静。
在工作室呆着,有时工作太累的时候,也会放一部电影,让自己安静。
至少,这时候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专注于一部电影的剧情。这时候,静静的,可以把一些平时没有耐心去看的电影看下去,而且看进一些平常很能容易被忽略的内容。
我知道,真正的电影导演,他们总想在电影里说点什么。不管你理解不理解,他们就是想说。对他们来说,电影其实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宣言,或者一种哲学。
许多电影,比如,《德克萨斯州的巴黎》、《破浪》、《青木瓜的滋味》、《通天塔》、《挽歌》、《楚门的世界》,甚至于《美国往事》、《日瓦戈医生》、《布达佩斯之恋》这样的电影,一个人看,也会有更多的享受。
一个人看电影,会有更好的悟性、更多的想象空间。
很难设想,在影院里,和一群陌生的男女看《色戒》这样的电影,巨大的银幕上是李安刻意营造的情欲与阴谋的喧哗和骚动,而无数双眼睛却盯着同一个应该是极度私密的空间,展开一种复杂的审美想象。同样的还有《巴黎最后的探弋》、《天堂电影院》、《流浪在屋顶》、《朗读者》,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王家卫、候孝贤的一些电影,也都只适合一个人静静的观赏。当然,适合一个人欣赏的电影还有许多,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在我看来,银幕上的爱欲与激情,不管表现得如何艺术,都属于一种“私人阅读”。相对于大众审美所需要的广阔空间来说,“私人阅读”所需要的或许只是一间书房和一杯清茶。当然,如果拥有象我的朋友“影色渔樵”那样的“地下放映室”就更好了——不过,对许多人而言,他设在地下室里的那间很专业放映室,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这位仁兄的影评,总能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的“微言大义”,感受一些别人不易感受到的细节,这些灵感,或许也得益于这样一个完美的电影“私人阅读”空间吧。
不过,渔樵兄给我的待遇,却是让我在他的地下室里看了不止三遍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在巨大的飞机引擎声和逼真的导弹呼啸声中,渔樵兄有一种极大的满足。这时候,他总把电影当做宴客的大餐。
——想起不知谁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看电影,是可耻的”,大概说的就是看这样的电影吧?可我决不希望再到渔樵兄的放映室里看第四遍《真实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