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时期的中国人——晚清社会百态

标签:
老照片同治晚清汤姆逊头饰手推车中国人约翰旅游 |
分类: 背影Old-Picture |
http://s2/bmiddle/6003c23et73a1b8a308f1&690
约翰 ·
汤姆逊25岁时到东方旅行开始摄影创作,后来被人们尊为卓越的“街头摄影家”。他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入中国内地和台湾,行程五千多英里,拍摄了大量中国社会风俗和市井人文的照片。这一时期,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曾产生了“同治中兴”的迹象。约翰·汤姆逊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真实地记录下当时中国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形态。为了拍摄这些照片,他克服了种种由于语言、思想等各方面的隔阂和障碍。他用切身体会说道:“我在中国的感受是:中国人相当诚恳、好客。我相信任何一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能使对方理解的外国人,都会在这块土地上遇到类似的事情。”承姚詠蓓女士的支持,本专题从约翰
·
汤姆逊的作品中选取了一组那时候的中国人日常生活画面。上图为他拍摄的北京买头饰的满族妇女,时间是1871-1872年。北京的满族妇女十分重视头饰。头饰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
下图为香港九龙的贫困家庭,1868-1870年。照片拍摄的是一家香港九龙家庭就餐时的情景。从照片中惟一站立的女主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男尊女卑。
http://s11/bmiddle/6003c23et8450f78c34ba&690
广州街头赌博,18681871年。汤姆逊在提到中国的赌博时说:在赌博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中国人性格中寻求刺激的特点。这里没有充满热情的惊呼,没有令人冲动的嘈杂,没有极度喜悦的释放,也没有对命运深深的诅咒。在这里,你只能从赌博人的脸上看出一点激动的迹象,或是一脸愠怒,铁定心肠去冒险的心态。直到幸运之神又向他们微笑,或是离他们而去,使他们沦为乞丐。
http://s1/bmiddle/6003c23et8450fcbd3920&690
http://s16/bmiddle/6003c23et845102e64a9f&690
福州采茶的妇女和孩子,1871年。福州当时是中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地,周围乡村里布满了茶园。汤姆逊参观了福州北部
15英里的一所茶园。通常茶园都是穷苦人从地主手里租来的,规模都不大,租户种茶,最后按协议价格把茶卖给土地主。这些妇女和孩子都是雇来采茶的。
http://s5/bmiddle/6003c23et84510b4d4ff4&690
广州古之楚庭牌坊,1871年。位于广州的“古之楚庭”石牌坊初建于
1644年,1867年重建。该坊为两柱一间一楼的花岗岩牌坊,石柱上刻有“同治六年次丁卯孟春吉旦众善信捐资重建”。
http://s3/bmiddle/6003c23et845110f76092&690
京城磨刀工,1871-1872年。汤姆逊拍摄了大量北京街头生活的照片。他在说明中描述当时的北京
街道时说:当中凸起的道路可以供两辆手推车并排通过,街道两旁是林立的商店,在商店和手推车道路
之间的空地上,布满了各种商亭、货摊、帐篷等流动商业,这些流动商贩构成了老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情。
http://s12/bmiddle/6003c23et73a1b55aab7b&690
北京母亲和两个孩子,1871-1872年。汤姆逊把当时北京的街道赞为“很独特和有趣”。大街上的人
是他关注的主要对象,在很多作品中,汤姆逊对穷苦百姓表现了极大的同情。汤姆逊在前门附近的一个
肉铺前面遇到了这个抱孩子的妇女,她穿着朴素,但衣服很干净得体,肯定不是富裕之家的人。
http://s12/bmiddle/6003c23et73a1b602edbb&690
http://s2/bmiddle/6003c23et845146515b5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