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怒江峡谷里的圣诞节

(2010-04-19 09:34:32)
标签:

宗教

怒族

教堂

傈僳

姆登

怒江

炎黄地理

旅游

分类: 边疆Frontier

撰文/吴世平 摄影/徐晋燕 吴世平

 

----- 当你听到从教堂中传出宏大的四声部歌声时,来到怒江的每一个外地人,无不被这教堂中

飘扬出来的赞美诗所震撼。

http://s10/bmiddle/6003c23et848cfc4b2d99&690

上图:圣诞节聚餐。参加人员每人交 17元人民币作为两天的伙食费,也可背米相抵。而不信
教或贫困的人家不用交钱也能就餐。



 

http://s13/bmiddle/6003c23et848cfd7c0adc&690

上图:来到老姆登村,一座教堂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姆登基督教堂。它在对面

高黎贡山的掩映下显得特别圣洁。

http://s2/bmiddle/6003c23et73a7b4831631&690上图:在老姆登基督教堂报到后,人们会领到一本用傈僳文印制的圣经资料书籍。

 

 

重返匹河怒族乡

2009年 12月 18日,怒江老姆登村的乡亲打电话通知我,今年匹河乡圣诞节轮到老姆登教

堂做东道主了。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 2004年在知子罗村度过的神圣而又愉悦的圣诞
节。

那年,我在怒江偶遇上匹河乡基督教徒聚集到知子罗村欢度圣诞节。来自怒江两岸约一千

多人,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铺盖行李汇聚在知子罗村教堂。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冬天气温很低,他们在教堂外空地上撒些青松枝,围着两、三盆菜席地而坐,一起吃饭。

当从教堂中传出宏大的四声部歌声时,来到怒江的每一个外地人,无不被教堂中飘扬出来

的赞美诗所震撼。对都市人而言,这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一定还

要再来。

匹河怒族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南部,东以碧罗雪山主山脊为界,西以高黎贡山主山

脊为界,与缅甸相邻。这里地处“三江”并流区的怒江大峡谷中段,村寨多分布于碧罗雪

山、高黎贡山,海拔 1500米到 2400米地带。这里怒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5%,是全国惟一

的怒族乡。据史料记载,早在 1500年前,自称为“怒苏”的现匹河怒族先民就居住于此。

1912年,云南省都督府怒俅殖边防队进驻知子罗,设立知子罗殖边公署。1954年设怒江傈

僳族怒族自治区,区府亦驻知子罗,1957年改为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州府仍驻地知子

罗。1973年怒江州府迁驻泸水县六库镇,知子罗仍为碧江县府驻地。1986年,国务院决定

撤销碧江县建制,成了现今一个小小的行政村。由于曾经是州府所在地,瓦贡公路从匹河

通往老姆登、知子罗两村,称之为“瓦碧”公路,全程 19公里。

基督教约在 1913年开始传入怒江地区,并获得很快发展。传教士创造了以拉丁文为基础的

傈僳文字。流传在怒江地区的《圣经》是根据汉文《圣经》译为傈僳文的,内容主要包括

历史、律法、诗歌、论述、书函等。匹河乡的信教者无论何种民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

有无文化,只要翻开这本傈僳文的《圣经》,都能读能唱,一部分人还能写。

杨思慧夫妇更是结合当地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把傈僳族多声部民歌和赞美诗结合,改编成

了具有怒江特色的赞美诗歌。这几十首多声部赞美诗,数十年来传唱不绝。

圣诞节是匹河乡基督教徒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历来由较大的、有接待能力的村子轮流做

东,届时,全乡的教徒都会集中到这个村子的教堂过节,今年就轮到了老姆登村。老姆登

村位于福贡县匹河乡境内的怒江东岸,离州府六库 111公里,距主公路 11公里,去碧江旧

城 4公里。这里海拔2100米,有 280人家,人口 1008人,90%为怒族。村中有中西文化相

结合的老姆登基督教堂和闻名于世的怒族‘哦得得’男女声二重唱,有 70%的人信奉基督

教。

老姆登教堂始建于 1930年,先后改扩建数次,从木草房到土砖房,规模不断扩大。这里一

直是碧江县教会的培训基地和圣诞节活动的举办地。1984年的圣诞节前夕,一座能容纳千

人的大教堂在峡谷矗立。教堂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在怒江峡谷却是最大的一座,站在这里

,怒江大峡谷就在眼底。随着旅游的开放,老姆登教堂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逐渐声名远播

2009年 12月 23日,我们一早便向 700公里之外的怒江进发。一进入怒江峡谷,眼前豁然

开朗,没有哪条江河具备怒江这样的风骨: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条海拔四五千米的山

系夹峙下,怒江劈山斫石、一泻千里,形成神奇壮美的怒江大峡谷。一个“怒”字,形象

地体现了这段峡谷河流的性格。怒江流经的这一河段是最为险峻的大峡谷,河床宽度一般

为 100米到 150米,水流湍急。深谷中的怒江,不断冲破一座座石门、隘谷和峭壁,发出

惊天动地的怒吼。经过100公里的沿江公路,我们的车转上刚刚为开发旅游而新铺的柏油山

路继续爬升。

http://s9/bmiddle/6003c23et848d2144d988&690上图:今年情况比 2004年大大改善,去年教堂翻修一新,也有了麦克风、音响、脚踏风琴、电子琴,仪式显得更
隆重了。

    http://s1/bmiddle/6003c23et848d270414e0&690上图:用小录音机记录圣诞节活动的怒江基督教信众。

峡谷平安夜

中午时分,一座教堂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姆登基督教堂。它在对面高黎

贡山雪山的掩映下显得特别圣洁,从教堂望去,怒江大峡谷一览无余,这让它更显气势宏

伟。在老乡家安顿好后,我们便去教堂报到。教堂的伙房里,老姆登村义工组成的炊事班

,从凌晨四点就热火朝天地忙碌,他们要负责这两天参加圣诞节近 2000人的饮食。教堂组

织后勤人员负责布置节日的教堂和席地幕天的餐厅。今年的活动时间由原来的三天改为两

天,当天下午四时,所有参加人员报到,每人交 17元人民币作为伙食费,也可背米来相抵

,而不信教或贫困的人家不用交钱也能就餐。福贡县教会牧师桑鲁斯拉着我的手很自豪地

说:“今年情况大大改善,去年教堂翻修一新,也有了麦克风、音响、脚踏风琴、电子琴

,吃饭也配备了几十张小八仙桌。”

午后,从怒江两岸的崎岖山路上,成群结队的怒族人背着蔬菜、大米甚至铺盖,女人用背

篓背着她们的孩子,仿佛听从了一个统一的号令,往老姆登的方向汇聚。居住在峡谷公路
沿线的人们因为交通便利,成群地挤在拖拉机或农用车上,“突突突”地向着半山腰的老

姆登驶来;而那些生活在对岸半山的人们,则要踏过摇摇晃晃的悬索桥,再沿着山坡的老

路徒步蹒跚而来。那些鲜艳的怒族服饰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闪烁,这一刻,我们站在村中

的一个高处拍摄,怒江碧玉般的江水和彩色的人流交织成一幅神奇的景观,进入了我们的

镜头。


一队队人马抵达村口,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教堂前悬挂着傈僳文“庆祝圣诞”横幅的“生

命之门”下走进,神情肃穆,举止庄严。报到后,他们会领到一本用傈僳文印制的圣经资

料书籍,然后各自投亲访友,安顿住宿。下午五时三十分,近 2000人在雪山下围着几盆菜

,沐浴在阳光下进晚餐。饭菜很简单,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在这席地幕天的天然餐厅用餐

,你能感到无比的澄明与欢愉。

当夜幕降临,老姆登教堂的执事亚约翰敲响了教堂广场上那个用废喷雾器做成的钟,钟声

清脆而悠远,伴随着峡谷清凉的微风,传遍整个村子,余音在峡谷之中久久弥漫;在峡谷

漆黑的天幕中,被装饰后的教堂光芒勾勒出来的似乎就是浩淼世界的一个天堂。平安夜就

在大自然的舞台下拉开帷幕。老姆登村格外热闹,教堂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压密了坐位后

又添加了几排长条凳,座无虚席,过道里挤满了席地而坐的信徒,室外草地上也坐了些无

法挤进教堂的妇孺和专门来聆听唱诗班歌声的人们。祷告之后,这 2000人临时组成“合
唱团”开始唱赞美诗。一时间,那声部清晰的歌声,把我们呆呆地钉在那里。教堂外碧罗

雪山、高黎贡山象两个武士守卫在旁,满天星星赶热闹般在天空闪烁不停。

第二天清晨七时,钟声再次响起,朝阳从背后的碧罗雪山慢慢升起,把对面高黎贡山的积

雪映成金黄色,天空中红色的云一扫峡谷的清幽,教堂显得格外宁静与平和。今天由匹河

乡 9个村 40个教堂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表演没有比赛的含义,各个教堂只是把这一年的

习唱在今天汇报给大家。这样的圣诞节对城里人来说似乎太单调了,但当圣诞节在都市已

经蜕化为购物和狂欢的节日时,如此朴素的内容与方式恰与这峡谷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信

仰让许多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人找到了宁静与平和。

第三天中午最后一次聚餐结束后,到了告别的时刻。东道主的负责人和义工们站在“生命

之门”一侧,与所有的信徒一一握手,个个口中念着“花花(平安)”,上千人的告别仪

式,嘈杂而有序,人们的脸上一扫宗教原本的肃穆,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很多老人、妇女

,还有一些不常出门的人,在行握手礼的刹那,都会显得局促或羞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

上前来与我们握手,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的村寨作客,并不停地嘱咐明年一定要再

相聚,彷佛我们已是很熟的老友,是和他们团聚在一起的一份子。

 

 

这样的圣诞节对城里人来说似乎太单调了,但当圣诞节在都市已经蜕化为购物和狂欢的节

日时,如此朴素的内容与方式恰与这峡谷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信仰让许多徘徊在贫困线上

的人找到了宁静与平和。

(浏览更多相关图片,同名图片相册)

http://s14/bmiddle/6003c23etd2d845b334e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