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访
河南 焦作 武陟县
嘉 应
观(第二进院)
奇人奇事奇碑奇亭奇殿奇树留胜迹
万里黄河一奇观
治河治水治国治家治世治心为民生
千古华夏众英雄
嘉应观,位于黄河北,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杨庄村南。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嘉应观,占地为140亩。现存古建筑249间,分南北两大院。
北院,分为中部和东、西跨院三部分。中部,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三进院,为祭祀河神、巡河行宫建筑群。第一进院,中有山门、御碑亭,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第二进院,有严殿、中大殿,两侧对称有东、西龙王殿;第三进院,有恭仪亭、禹王阁,两侧对称有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
南院,即嘉应观南区,原有戏楼牌坊,现正在修复,暂未开放。观西原有陈公祠。
1
严殿,在御碑亭的正北边,为嘉应观第二进院之门。单檐歇山顶,蓝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是王公大臣祭祀河神的仪殿(见图1、图2)。
2
严殿,殿门上方的“嘉應觀”三字匾额,据说是雍正三年嘉应观主体建筑落成之时雍正皇帝的御笔原件,距今已有295年之久,他将其中的“應”字,少写了一个“亻”,是任性而为,还是有意为之呢,帝王心思深不可测。民间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显摆“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见图3)。
3
维修前的雍正皇帝的御笔原件“嘉应观”匾额(图片源自网络)
严殿,是文武百官沐浴更衣之后祭祀之前等待休息的场所(见图4)。严殿前方,两侧对称分布的是东、西更衣殿,是封建社会文武百官到嘉应观祭祀前沐浴更衣的地方,体现了封建社会祭祀制度之严谨。西更衣殿现为游客服务中心。
4
穿过严殿,我们便进入了嘉应观的第二进院,青砖铺就的步道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前方的中大殿,殿前是一个正方形的高台——风水台(见图5)。
5
中大殿,是嘉应观的主殿,又名四大王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蓝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是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缩小版。(见图6)。
6

中大殿前的风水台上,坐落着一件据说是雍正皇帝御用的铁香炉,炉高4.14米,上为六角攒尖亭子,亭项有刹,两侧有耳,正面铸“二龙戏珠”,背面雕“雍正二年吉日造”。香炉置于圆形鼓座上,束腰处有八力士收腹弓背承托,造型别致,典雅古朴。在我看来,此件疑似仿制品(见图7)。
7

中大殿内有雍正皇帝御书匾额,殿顶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案,为天下一绝。近三百年来,从未打扫过的中大殿,不见蛛网,不粘灰尘,不进鸟虫,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无尘殿”,如此神奇,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8
中大殿门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在嘉应观祭拜河神时亲笔御书“瑞应荣光”匾额
中大殿门前的廊柱上缀有一副对联:
“奇人奇事奇碑奇亭奇殿奇树留胜迹,万里黄河一奇观”
“治河治水治国治家治世治心为民生,千古华夏众英雄”
中大殿和东、西龙王殿,供奉的河神不是龙王,也不是其它神仙,而是人,是十五位彪炳史册的历代治河功臣,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治黄英雄。中大殿内,中间供奉的身着黄袍,头戴皇冠,手持山河图的神像,是嘉应观的第一任道长---牛钮(见图9)。
9
据记载,牛钮原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的弟弟,雍正的皇叔,顺治年间因宫中变故,牛钮和母亲被赶出皇宫,流落民间。牛钮自幼勤劳朴实,在康熙六十年黄河在武陟决口,民不聊生,牛钮进宫请命自荐到武陟治理黄河,康熙皇帝十分感动,遂下旨封牛钮为左副督御使(相当于治河钦差),协助四阿哥胤禛到武陟治河。牛钮认真敬业,廉洁自律的精神感动了四阿哥,治河成功后,雍正登基,特封牛钮为“在野皇帝”。
嘉应观落成后,牛钮自愿出家,被雍正任命为嘉应观第一任主持,并赐道号“润毓”,意为“黄河之神”。当地百姓将牛钮奉若神明,自发为其塑像,并供奉于嘉应观,数百年来香火缭绕绵延不绝(见图10)。
10
在牛钮两旁供奉的是四位历代治河功臣,他们是:南宋谢绪、明朝黄守才、清朝朱之锡、清朝栗毓美。
谢绪,姓谢名绪,宋末会嵇人,排行四。元南侵,隐居钱塘安溪读书、讲学,有志士、忠义之气贯长虹。宋亡,投水死。葬金龙山麓,生平与黄河无涉。明太祖朱元璋麾军大战吕梁山,元水军骤至,明军不敌,势危。忽雷霆大作,空中隐藏有神甲相助,元军舟船覆没,明胜。太祖梦一儒生曰:“吾金龙谢绪,宋末会嵇人,来助天之伐不道”,太祖诏封其为“金龙四大王”。清顺治二年尊为河神,赐名“显佑”,加封“显佑通济诏灵效顺惠孚黄河金龙四大王”。
栗大王,栗名毓美,字朴园,号友梅,山西浑源人。清嘉庆年间任武陟县令,道光十五年升为河道总督官邸即嘉应观东道院。任间每遇堤工、坝工,总是亲临现场,勤求河务发现大堤两岸皆水,无处取土筑坝,急收买民砖抛成砖坝数十所,刚刚完工,风雨大至,洪水泛滥,支流河道皆决,而黄河堤无伤,首创在黄河上使用砖坝先例。因其“风雨危险必亲恭”,任期间河不为患,殃后赠太子少保,谥恭勤,立庙祀之(见图11)。
11
黄守才,黄名守才,字英杰,河南偃师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黄幼时数次落水不死,相传为神童,十二岁时,漕运受阻,策助运粮官驱沙行船,被尊为“活河神”。后伊、洛河涨,淹没村舍,即献策退水,封丘金龙口溃,黄水北流,粮道淤塞,久不能治,黄乘舟而至,指挥民工,插柳堵口,只三日合,水归故道。顺治七年,怀庆沁河溢,右堤将决,官民大恐,府道敦请,笑而不行,以一纸之策退水安民。殁后屡加封为“灵佑襄济显惠黄大王”。
朱之锡,朱名之锡,字孟九,号梅麓,浙江义乌人。顺治三年进士,连庶吉士,授编修。六年授大学士,十年迁宏大院,侍讲学士,不久迁詹士。十四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以勤敏令以兵部尚书衔总督河道,直至康熙五年,卒于任上。朱在任河道八年期间,连续堵了祥符、山阳、阳武、陈留等地决口,数次上疏对河工夫役、料物、职守、建设柳园及河工的各种养靖,作了详细论述,著有《河防疏略》一书。乾隆赐封“助顺永宁候”,又敕封“佑安黄河之神”,春秋致祭(见图12)。
12
大中殿前方两侧对称分布有东、西龙王殿。殿内供奉的也是历代治黄英雄。
东龙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蓝色琉璃瓦覆顶,殿内供奉有治河功臣: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代白英、潘季训(见图13)。
13
西龙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蓝色琉璃瓦覆顶,殿内供奉有治河功臣:明代宋礼、刘天和,清代齐苏勒、稽曾筠、林则徐(见图14)。
14
谢谢欣赏!全文未完待续,关于嘉应观的更多精彩内容且看下文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