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悲愤

(2012-03-03 12:57:40)
标签:

音乐

阿炳

憾山

夜深沉

《梁祝》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o宋凭栏


  喜音乐。是一种情的诉求。
  但对流行歌曲,一般多不喜。缘由非为曲子,而是如今的歌词极少韵味,不能满足一种古典心情的倾诉。而乐曲因无歌词,在赏味时便有了朦胧状,能具无尽的遐思云想。这一点,颇似有些文好者读《红楼梦》的感觉,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部《红楼梦》。而一旦看了电视剧,便固定了一种认识,以至一想到贾宝玉,便想到了欧阳奋强的那个奶油模样。不禁后悔,不该看这部电视剧。至于以后的翻拍,更是一种对《红楼梦》经典情怀的亵渎与背叛。
  音乐也是如此。有的歌词,对曲子缺乏贴切的契合,显得不伦不类,让一首好曲沾染了不洁之物。因此,我喜欢的很多歌曲,只听曲子,且喜欢听用各种不同乐器演奏的曲调。我觉得,这真是一种美妙且难得的音乐大餐。
  对歌词的要求,是能有古典的韵味。像黄霑为《射雕英雄传》谱写的那首词,或像黄安的歌《新鸳鸯蝴蝶梦》等等。唱或听这种词的歌,都是一种古典情性的饕餮之享。但,这种曲词俱佳的作品,少得可怜。
  纯粹的曲子,较喜欢中外古典名曲。诸如古典的十大名曲,国外的交响曲,或班得瑞的仙境之曲等等。欣赏这些曲子,适合一个人,且最好在寂静无声的深夜。心情喧嚣的白天,不适合听这些能叫心灵安魂的曲子。
  一直认为,乐器和人一样,也极具个性。有的直率,有的委婉;有的伊人,有的阳刚。便似千人千面般,千器亦发千音。而且,就像一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样,任何一种乐器,都有它最适合演奏的曲目。最有名的中国十大名曲之首的《高山流水》,便只能用古筝来演奏。那种远古时代的知音相惜,人心的淳朴,如果少了古筝的简约,便不会还原古风之纯朴。又比如听《二泉映月》,只有二胡演奏得最好有味道。那种悲泣如诉的凄凉之态,随着二胡曲调咿咿呀呀的流淌,常常让我暗夜中独自泪流。每次听时,都会想起人生中那些遭际冷暖,与瞎子阿炳在心灵上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意相通。而著名的《梁祝》曲,也是这般。听过多位名家用小提琴或者二胡的演绎,感触更加深厚。比如这首《梁祝》曲子,用二胡的演奏,意境显然的不如用小提琴,就像《二泉映月》用小提琴演奏,便不具二胡演奏的那般使凄凉之态得以原汁原味地展现。
  《梁祝》这首曲子,本是用来表现梁祝二人的爱情忠贞与悲壮。男人和女人,因对爱情内涵的理解感悟迥异,因而对此曲的演绎也不尽相同。通过多次赏听,发现男性对此曲的演绎,多具阳刚雄浑之气,而爱情如此演绎毕竟硬朗生钝,缺乏女性的那种水质柔美。因而,相对盛中国老师的演奏而言,还是喜俞丽拿老师对《梁祝》曲的演绎。那种极富女人柔性之道的曲调,在回味中,让这个千古流传的梁祝故事,变得更加凄婉优美,也更赋予了故事一种特殊的悲壮,感天动地。
  而我,也许因性格的原因,更喜欢听那种慷慨激昂的曲调。就像喜唱岳飞的词《满江红》那样,那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悲愤之情,那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世道之艰,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豪情之慨,古今能有几人?正所谓:憾山易,憾岳之气难。
  多年的音乐赏析,对此深有感慨。一直觉得,而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乐器,非京胡不可,而京胡最适合演奏的曲子,也非《夜深沉》曲不可。
  回眸历史发现,京胡是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最早称为“二鼓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京剧是国粹,京胡也有了极多表现的舞台。
  早就知晓京胡这种乐器。但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还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夜,因为燥热烦闷,便去了老年人活动站。见到了一群退休的老人,其中一人用它模仿京剧唱腔,就像一个人唱的那样。我一下子就对京胡有了很感性的认识。这才觉得,书上讲,京胡具有神奇而响亮的音色,能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熨帖地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它成了京剧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
  此言不虚。
  一面听着这首曲子,一面想象作曲者的心思。仿佛见到一个人,在深沉的夜晚,独自面对暗暗的夜空,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凄凉风雨,世道艰辛。面对不平的红尘,满腔的悲愤和无奈,以及不屈不卑之抗争之情忽涌心头,时而风云激荡,时而如诉如泣;时而雨打芭蕉般,滴滴答答;时而又十面埋伏,风雷电掣……一个人的内心波动,通过京胡这类似人声的倾诉,给人一种极大的震撼力。
  分明见到了作曲者泪流满面后,擦干了泪水。坚强地抬起头来,傲视这个黑暗的世界。那种不屈服,不甘后退的胸怀气魄,犹现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当初瞎子阿炳的遭际,让我因喜欢二泉映月的悲凉,已了解很多。每个名曲表现出的意境,都是作者一生遭际浮沉的最好备注。于是对夜深沉的作者,也有了一种求甚解的兴趣。
  《夜深沉》是一首脸炙人口的京剧曲牌,是从昆曲《孽海记•思凡》中的一支过曲《风吹荷叶煞》的后半部发展而来,因词中有”夜深沉,独自坐”,故名《夜深沉》。其实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夜”“深沉”并无多大联系,经过历代琴师不断加工创造,在京剧《击鼓骂曹》《霸王别姬》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甚至在曲艺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中也多有运用,曾由京胡、四胡、琵琶、三弦、大堂鼓等乐器分别演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而作者却不是一个人,乃是历代琴师,对这首曲子进行了诸多的改造,就像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一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了解了这些,我不免遗憾,遗憾自己的无端瞎想。但同时也有一种揣测,通过了解,知晓过去艺人们的一生,大多悲苦凄凉,饱尝了人情的冷暖,世态之炎凉。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底层民众的凄寒苦雨之态,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和了解。因此,这些民间艺人们创作的曲子,曲调大多凄凉悲愤,便不足为怪。这不仅是一个人,通过音乐对黑暗世界不满的控诉,更反映了大多数底层民众对世道凄凉之慨。因而也让其有了广泛性,更能打动世道人心。
  凡世间之物,若脱离了大多数的认可,便不能流传千古。也正因如此,便觉得,《夜深沉》这首京胡名曲,让我对红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面对风雨凄寒之境,更能昂起不屈的头颅。
  我觉得,这亦是音乐对人性独具的熏染舒发之功。
  
后记:
                 夜深沉

  凄寒冷雨,低语红尘,慷慨激昂,傲对人生。京胡曲,魅力恒。深沉夜,莫悲声。国粹不惟戏,情怀九州同。一腔热血为谁洒?肝胆可照日月虹。
  泣如诉,似女哼。好男儿,擂鼓盟。江山入画里,壮志凌云冲。待到风云华夏会,了却天下事,赢得身后名。望星空,璀璨众,英雄千古名青史,亿兆百姓留永生。

                                                                                        

                                               2012.3.3午草就与唐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