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行情可以说是相当弱势。各大指数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沪指下跌超过4%,创指下跌超过7%。即使是跌幅最少的上证50也超过了2.8%。
本周为何这样大跌?
第一,市场的外部环境对A股的扰动明显加大。这一点在9.2号《调整结束了吗?》一文已经明确说到。本周的最后两天,体现的特别明显。
一方面是国际的环境,比如本周受到影响的新能源和医药板块等;另一方面是国内的环境,比如本周受到影响的证券板块等。
主要是一些国际影响因素,比如老美的一些法案、CPI、加息等 。
第二,A股的内部结构,不支持A股明显走强。在《调整结束了吗?》一文说到“股市内部走势还处于自我修复过程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修复结束的信号。“
A股不给出,自我修复结束的明确信号,是难以明显持续走强的。
东吴证券陈李老师说,偏股型公募基金对新能源配置比例高达40%。从这一点来看,大机构在新能源行业中,已经十分拥挤。
这些年公募对A股是有明显的定价权的。在部分行业定价权还很大,比如以前的大消费行业。如果真的达到陈李老师所说的40%,那么可以说公募完全掌握了新能源的定价权。
从公募在新能源的定价权,我们未来可以看到新能源的两点:
其一、通过公募在新能源仓位的升降变化,尤其是下降情况,来判断新能源中长期调整是否结束。其二、定价权是双刃剑,40%的比例也告诉我,新能源调整并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