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背书包”营造学风是伪论断
◎盛克选
夹两本书,迈开步伐走进课堂。众高校里的这一道风景线,下周起将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消失。该学院日前规定,学生上课必须背书包。学院学工部部长冯正广说,要求学生背书包进课堂是学风建设中的一部分,希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更在状态。( 10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大学校园加强学风建设无可厚非。读罢这则新闻,倘若那个学生因为没有背书包上课而挨批,在我看来还真有点冤。为了两本书非得背着一只大袋子,小题大做不说,就说一个问题吧,学生背书包进课堂真的能建设学风?真的能营造学习氛围,改善学习状态?
上课背不背书包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正如有一名学生认为,书多时自然会背起书包,但如果只有一两本书就完全没必要背书包。是否背书包,要看学生是否有这个需求,我不相信背了书包的人就真能认真学习。但现在的问题是学校统一规定背书包,由原来的个人自由需求变成学校学风规定,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大问题。
在功利攀比情节严重的校园里,背不背书包本来应该由学生自由决定。如果学校出台学风规定“一刀切”,表面上看是善意的学风整治,但是这样的规定实质上隐藏了过多的功利攀比情节,甚至促进了这种不良风气进一步萌发恶化。试问,在大学校园里LV包与手提袋虽然是两种同质功能上的书包,但是对于正在塑造个性与人格形象的大学生而言恐怕不是背不背包那么单纯。本来你背你的包,我提我的袋,他两手空空也罢,各走各的道,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变相心理暗示并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物质攀比。
因此我个人认为学校强制学生上课背书包的做法,不仅无法营造良好的学风,反而促进了学风进一步恶化。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功利意识多样化,很多在校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生活攀比情节严重。其二,在有限的学习机会和物质条件下,有诸多学生无法合理创造物质条件,大吃大喝,叼烟酗酒,打架斗殴。其三,学习态度不明确,很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学习不在状态得过且过。
学生的精神面貌与学校的制度文化的确是学风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常说良好的学风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作为学生而言,良好的学风主要现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习惯、整体的学习氛围等;作为学校而言,良好的学风主要体现于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等。从这些层面上讲,笔者认为,良好的学风建设首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纠正那些应该纠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提升学生理想定位的同时塑造个性魅力与学风形象。其学风改善的重点应该放在激烈机制与评价机制上,而非死搬硬套“一刀切”加重学生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