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布斯悼念潮调查

(2012-01-25 13:28:26)
标签:

乔布斯

悼念

舆情

跟风

被动

it

分类: 科技

乔布斯悼念潮调查

乔布斯去世引发集体悼念

2011105,苹果官方网站刊登了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并刊登了简短而凝重的悼念声明。这一消息立刻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全球各主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与此事有关的报道。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Google和微软,也对乔布斯的去世表达了惋惜和致敬。Google主页下方,还放上了专门的哀悼链接。

美国微博客网站Twitter上,该消息出现了每秒10000条微博的更新,而在本拉登被击毙时,这一数字为5000条。在乔布斯去世后的12小时内,Twitter上与此事有关的消息发布条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50万条,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微博事件。

中国的新浪和腾讯微博,同一时间段发出的消息超过了5000万条,高出美国推特20倍。在24小时内,新浪、腾讯和搜狐三大平台发出的微博,超过了2.2亿条,近一半的中国微博用户发布过与乔布斯有关的微博,有6300万中国网民在微博上发起了直接悼念。

乔布斯的创新精神,为世界带来的改变,他的天才创造力等,成为中国网民悼念乔布斯去世的直接理由。但这些理由过于宏观,不管从哪些方面来看都不足以支撑规模如此巨大的悼念潮。从微观上来审视,如果仅凭使用了苹果的产品,如iPhoneiPadiPod等,就断定是中国网民进行大规模悼念的原因,这似乎也显得十分苍白。

苹果系产品在中国的普及率远远不及欧美,从苹果公司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些悼念者中大部分人是没有用过苹果产品的;乔布斯也没有来过中国,更没有发表过与中国有关的,引人注目的言论;苹果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也从没有将中国作为首发地。那么,为何在中国,乔布斯能拥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和支持者?中国网民又为何用比他美国同胞高20倍的热情悼念他呢?这是个疑问。

乔布斯悼念潮调查过程

107开始,由笔者牵头的五洲传播网络中心舆情分析小组,本着严肃、科学、负责任的态度,开始对乔布斯悼念潮展开专项调研。调研为期七天,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第一手数据,后期对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测评,形成基本结论。调研的主要目的:获取悼念潮参与者对乔布斯的认知度数据,从中探寻本次悼念潮的形成、原因及结果,分析理性和感性因素各自所占的比例,发掘社会文化层面的意义。

调研第一阶段的数据采集,使用了较为基础的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直接绕过了对乔布斯去世持有负面印象,或没参与到悼念潮中的网友,没用过苹果产品的网友也不在此次调查之列。符合问卷调查的对象,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参与了悼念活动,包括现场献花、发微博或博客表达哀思,设电脑或手机桌面为乔布斯图像等其他悼念形式。2、在近10年中使用过苹果产品, iMaciPod也可。3、与互联网行业有关的从业人员,包括网络编辑、互联网相关媒体从业者、论坛站长、互联网和IT公司从业人员、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关注互联网发展的普通公职人员等。

之所以对调查对象设定如此多的条件,主要原因是分析小组在经过讨论后,已初步肯定了悼念潮的非理性成分,认为已无分析意义,转而采用另一种数据采集方式,以期获得更精确,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由10个问题组成,分别为:1、除手机、平板和音乐播放器之外,乔布斯最伟大的产品是什么?2、乔布斯发明了什么?3、乔布斯的产品对你的生活有何改变?4、乔布斯可以算是哪种天才?5、能记住的乔布斯名言有哪些?6、乔布斯人生中哪些部分让你敬佩?7、你看过乔布斯传记吗?8、乔布斯走后,苹果公司会怎样?9、对App Store的看法?10、你会不会去买一部iPhone 4S手机?

调查问卷上每个问题都提供了精心设置的5个客观性答案,以期不给受调查者以过多提示,可多选但最少选择一项。问卷发出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4份,有效问卷返回率为74.9%,该数字足以支持本次调查结果的成立,经分析小组集体认定,本次问卷调查为有效调查。

乔布斯悼念潮调查关键数据

调研关键数据如下:

1、在1124名受调查之中,有182人认为“Apple II”和“麦金塔”电脑是乔布斯一生中除手机和平板之外最伟大的成就,占总数的16.2%,其余942人分别单选了“Apple II”或“麦金塔”电脑,或选择了与乔布斯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其他项目,如Unix系统和Altair电脑,甚至有人认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是乔布斯制造的,显示出多数人对乔布斯的早期成就知之甚少,这部分纪念者占总数的83.8%

2、在第二项调查中,有289人认为备选答案中没有任何发明是乔布斯作出的,占总数的25.7%。而其余受访者均选择了“触屏技术”“平板电脑““图形界面”和“点击技术”等4个选项,占比为74.3%。在835名受访者中;有519人认为触屏技术是乔布斯发明的,占比为62.1%;而482人则选择了“点击技术”作为乔布斯的发明,比例达到了57.7%。另外,有405人勾选了所有其余4个备选答案,将上述所有发明归功于乔布斯。

3、第三项调查很有意思,在所有受访者中,有62人选择“我从事了这个行业”,占比5.51%;有121人选择了“对我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占比10.77%;有612人选择“对我没有改变,唯有景仰”,占比54.4%;有818人选择了“对人类社会改变巨大”,占比为72.7%

4、第四项调查中,认为乔布斯是技术天才的勾选有723个,是受访者的64.3%;认为他是艺术天才的勾选有528个,占比47%;认为他是设计天才的勾选有656个,占比为58.4%;认为他是哲学天才的勾选有212个,占18.9%;认为他是商业营销天才的有856个勾选,占比为76.2%

5、第五项调查中,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即“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选择正确答案的只有231人,占总受访者的20.5%,更多的受访者选择了一句杜撰的乔布斯名言:““不要欺骗别人,因为那些你能骗到的,都是最相信你的人。”勾选这一选项的受访者为798人,占比为70.9%

6、第六项调查中,有398名受访者勾选了“创新和激情“,占比为35.4%466名受访者勾选了”人格魅力“,占比为41.4%521名受访者勾选了”仁慈而善良的心“,占比为46.3%;勾选”公益环保形象“的为412人,占比为36.7%;勾选”他的个人成功“这一选项的有698人,占比为62%

7、第七项调查中,有954人表示从未看过乔布斯传记,比例为84.8%,有170人表示直接或间接看过,比例为15.2%;高达1012人并不知道乔布斯唯一授权官方传记即将发行,占比为90.3%

8、第八项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苹果公司的未来保持信心,605人投下了信心票,占总受访者的53.8%;对苹果公司失去信心的受访者为519人,占46.2%;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688人认为,苹果产品的设计品质将下降,占61.2%

9、第九项调查中,有389人不知道或不大清楚App Store是什么产品,占比34.6%,有102人表示使用过这项服务,占比9%;有585人表示,没条件去使用这项服务,只能使用破解的苹果产品,占比为52%

10、第十项调查,表示不会购买iPhone 4S的受访者为892人,占比为79.3%,但表示如条件允许,很想购买这款手机的受访者却达到了951人,占比为84.6%;目前并没有使用iPhoneiPad的受访者为901人,占比为80.1%

乔布斯去世悼念潮的背后

一星期后去世的“C语言之父”和“Unix之父”丹尼斯·里奇,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IT史上的任何一个人,但悼念者寥寥,与一星期前网民对乔布斯的悼念相比,显得门庭冷落,在中国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哀荣。对这一现象,舆情分析小组也做了一些研究,并对《乔布斯悼念潮调查》的最终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乔布斯悼念潮的冷却速度也非常令人惊讶,到109之后,有关乔布斯去世的微博内容已降至最低,之后的硅谷小型追思会,加州州长将1016定为“乔布斯日”等,已很少有网友继续关心了。鉴于此,结合本次调查数据的支持,分析小组认为,本次乔布斯悼念潮中的非理性成分居多,如用数据来展现的话,非理性成分在80%以上。

在对所有1124名受访者的所有答案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其中只有70人对乔布斯的贡献和历史意义较为了解,有相对深刻的认识,并能选择相对正确的答案。在对这70人的工作背景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多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为苹果商店开发第三方应用的从业者。对于这70人,我们将其定义为“主动悼念者”,占总受访人数的6.23%

此外,我们还在悼念潮中发现了一个“被动悼念者”群体。这群人的显著特征是从事互联网行业,但与苹果公司并无太大关系,多为iPhoneiPad的用户。他们深知乔布斯在科技界的重要地位,觉得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在各个互联网领军人物纷纷表态之际,不在此刻表达悼念之情是不合适的,于是不自觉地加入到悼念者队伍。这一人群的具体人数为104人,占比为9.25%

在“跟风悼念者”中,显著特征为对乔布斯生平有一定了解,但知之甚少。这部分人使用iPhoneiPad的比例已有明显下降,更多人使用过iPod。他们较容易受到知名人物具体言论的影响,从而出现跟风悼念的现象。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在总受访者占到了11.25%,共有127人符合“跟风悼念者”的特征。

经过慎重的数据分析和评测,通过对受访者背景和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项目组最终确定了一个事实,在整个悼念者群体中,有共计823人为“盲从悼念者”,占总受访者比例为73.22%。这部分受访者的显著特点是,大部分不拥有iPhoneiPad设备,但用过其他苹果产品如iPodiTouch等;对乔布斯所做的工作知之甚少,对苹果公司和产品也缺乏了解,受媒体影响,在群体悼念的气氛下盲目加入悼念者队伍。在“盲目跟风者”群体中,有82.6%的人没听说过“麦金塔”电脑。但正是这部分人,却成为乔布斯负面意见最热心,最不遗余力的反击者。

综上所述,分析小组认为,本次在中国发生的乔布斯去世悼念潮,是一场大规模的造神运动,非理性成分泛滥。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在中国被异化了,神格化为技术天才、商业天才,创新天才,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其个人操守和思想意识进一步神格化,从而制造出一个完美而毫无瑕疵的乔布斯形象。

乔布斯悼念潮现象的背后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首先,中国人在信仰缺失和整体焦虑的普遍状态之下,会不自觉地主动造神以满足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造神运动也是为了对形象不佳的公众人物表达不满。在这次悼念潮中,有许多公众人物受伤至深,不明不白地成了公众情绪宣泄的出口。

其次,盲从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公众舆论形态,这与学历和受教育程度无关,却与整体素养有很大关系。有理由相信,网民中的大部分都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但这并不代表知识素养也能保持这种水平。公众舆论中出现的盲从和跟风现象,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现代人缺乏独立思考及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与乔布斯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对当代文化毫无保留的崇拜和追逐,也是促成这次造神运动的原因之一。本次悼念潮中,没使用过苹果产品的网民占绝大多数,但他们却参与到了悼念活动之中。乔布斯的产品总是与品质和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的,使用他的产品被视为一种时尚,对其产品提出意见则会被认为拒绝接受时尚元素。整体的社会氛围如此,这也是造成如此大规模悼念潮的原因之一。

第四,有理由相信,相对于单独的环境而言,在群体氛围中酝酿的情绪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情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可以是一股强大的破坏力量,有时也可以转化为建设性力量。乔布斯悼念潮,恰恰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学领域不可多得的研究范本,值得进行深度研究。

第五,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和理性思维,是引导社会集体行为走向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新闻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一边倒偏向正面,多为空洞的赞美,少有理性的评价。在悼念乔布斯最高潮的两天内,能看出大部分新闻媒体都在有意约束报道基调。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说明新闻媒体在汹涌的民意面前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维护自身利益多过于理性引导舆论,这是尤为需要加以改进的一点。


原载《网络传播》2012年第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