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清代宫廷的宿卫制度

标签:
护军校乾清门神武门隆宗门紫禁城杂谈 |
分类: 拍案说故宫 |
链接:清代宫廷的宿卫制度
当时的宿卫制度,首先要保卫的是皇帝,所以皇帝居住的养心殿、临朝的乾清宫是宿卫的重中之重。乾清宫的前面是乾清门,它是“前朝后廷”的分界点,将紫禁城分为“行政区”和“生活区”,宿卫的重点当然是在“生活区”。乾清宫在乾清门北面,它的西边是养心殿,周围的几道门都是宿卫重点,有重兵把守。乾清门南保和殿北,东为景运门,设有专司警卫任务的值班大臣、司钥长、主事、护军校等值班人员共四十人;西为隆宗门,有护军官兵三十四人在此值守。这两个门的护军就像是乾清门的“门神”,把住了“前朝”进入“后廷”的要害,同时也可以保卫紧靠隆宗门的军机处。景运门同时也是整个宫廷宿卫系统的指挥中枢,景运门值班统领负责整个皇宫的全面宿卫。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是宫内衣食日用、常朝事务、引见进贡、工程修缮等等的必经门户,这四个门的门禁制度尤为严格。一般王公大臣等在朝当班的官员按品级出入规定的宫门,并按其等第严格限制入宫时随从仆役的人数,应走到宫里的什么地方停止,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午门右掖门只有王公才能通行,午门左掖门准许在朝各衙门官吏通行。但不论是官员还是办事人员凡从禁门通行者,都要将本人姓名及所属旗分、佐领及内管领的名字等造册登记,送到景运门备案,还要在该门存放名册备份,等有关人员通行时检查。宫内太监及工匠、杂役等凭腰牌出入。企图混入或私自领入者要交刑部议处,凡是名册上没有姓名或不带腰牌者不准放行。在这四门设有红杖两棒,由护军两人手持红杖坐于城门之下,亲王以下官员从此处经过均不用起立。若不报姓名擅自闯入,无论官民都要被棒打,再交刑部议处。
门禁白日查验就非常严格,晚上更是仔细。每天晚上都必须按时关门上锁,宫中设有值宿的司钥长,应锁的宫门到时由该门的护军参领负责上锁,然后派护军校将钥匙统一交到景运门司钥长那儿,再由司钥长率领护军依次验看扃鐍(门锁及封条),然后司钥长还要将钥匙复查一番,检查完后统一装进匣子里再加锁藏好,第二天天亮的时候由各门护军校来司钥长那儿领取钥匙开启大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的扃鐍分别由隆宗门、苍震门、启祥门、吉祥门的护军参领验查,查验完毕后同样委派护军校将门钥送到司钥长那儿收存,这就是紫禁城的门钥制度。
如果在夜间城门关闭后,有紧急事务需要出宫门怎么办呢?必须持有合符方可开门放行。合符分阴阳两扇,里侧分别铸有严丝合缝的阴阳文“圣旨”两字,平时阳文一扇藏于大内并要装匣上锁,阴文一扇存放在景运门、隆宗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等处。如果夜间奉旨差遣或遇有紧急军务急需出门者,必须从大内取出阳文一半到经由之门,由该门护军统领、参领取出阴文一半两者合对,验证无误才可以放行,并须在次日奏报皇帝。
宫廷内夜间值班还有“传筹”,就是值班护军之间相互传递筹棒,以督察各哨卡值班情况,又相互传递平安信息,类似于今日竞技体育中的接力赛。紫禁城传筹有内、外之分。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天晚上自景运门发筹,西行过乾清门,出隆宗门,往北过启祥门,往西过凝华门,再往北过中正殿后门,又往北至西北隅,往东过顺贞门、吉祥门至东北隅,往南过苍震门至东南隅,往西仍至景运门,传筹一周总共经由十二处哨卡。紫禁城外围每夜传递八筹,自阙左门起绕城一周再回阙左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