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说故宫:门禁护军殴打太监

标签:
午门太监光绪皇帝门官李三顺隆昌杂谈 |
分类: 拍案说故宫 |
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发生了一起慈禧的贴身小太监被午门护军殴打致伤的事件。
被打伤的小太监名叫李三顺,当时十五六岁,安排在慈禧太后身边当差。八月十二日清晨,慈禧打发李三顺去醇亲王府,送2000两赏银和两匣宫中物品给她妹妹七福晋。这位福晋也就是光绪皇帝的生母。
李三顺将赏银和物品装入圆笼,让两个杂役抬着,一直走到了午门。不想在午门前被值班的午门护军忠禾、常禾和章京隆昌拦住,声称要查验门文,方可放行。这时护军玉淋和祥福也赶来,异口同声,非要查验门文不可。李三顺说:“这是特赏之件,并无门文。耽误了时间,老太后那里你们去交待!”可隆昌和值班护军并不买账,坚持没有门文不能放行。
原来,宫中当时规定:内监出入,须报景运门发给门文,各门方可放行。乾隆帝也曾规定,凡官物出门,都要向敬事房、景运门给票照验。而且门官与守卫官军还要搜身检查,查明没有别的夹带,才能放行。回来的时候,也要这样搜身查一遍。如果有不服从搜检的,杖一百,发附近充军。门官及守卫官失于搜检者,与犯人同罪。因此,午门护军向李三顺索要门文,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依照以往禁令行事的。
在清代,门官与太监历来不合。因为这些守门的护军都是满洲贵族子弟,家世显赫,而太监在清代全都是汉族人,在守门护军眼里,太监们都是奴才,他们则是主子,心里当然要蔑视太监。可护军毕竟是看门的,根本没机会接触皇帝和后妃。宫中禁卫森严,守某个门的护军,可能终身都只在这个门附近活动,宫中其他地方根本不允许他们去。而一些在皇帝和后妃身边的太监,近水楼台先得月,受宠的程度当然要超过护军,心里也很瞧不起护军。所以每每太监要进出宫门的时候,护军们都要故意为难他们一下,以显示自己还是高贵的主子,而太监们也并不服气,心想着你跟皇帝、太后连一句话也说不上,还在我面前摆什么谱?所以护军与太监之间的互相斗气儿,在清代是屡见不鲜的。
李三顺怕误了慈禧交办的事情,又说:“向来赏王公大臣银子都没有门文,只有红单。”边说边拿出红单要护军们验看。未成想章京隆昌和护军看都不看一眼,坚持要有景运门的门文才能放行。李三顺要护军去报,护军不肯。李三顺无奈,只好自己去景运门报领门文。当李三顺刚走过东石桥时,午门护军又高声叫他回来。于是李三顺又回来,刚到桥北,护军玉淋已赶到跟前,一把扭住李三顺的右手。另一名护军祥福也赶上来,揪住李三顺的衣襟。两人将李三顺按倒在地,拳打脚踢,最后把李三顺拖到午门门洞内。李三顺极力挣扎,以致摔倒在午门外坚硬的海墁石上,跌伤左肋,昏迷过去。
隆昌看到事情闹大,派护军常禾去景运门值班处向护军统领岳林报告。这时,太监刘钰祥刚好走到午门,听到争吵,想上前劝阻,但一看到李三顺已倒在午门外的海墁石上,回身便走,声称要回去禀报。刚走到门内,被护军忠禾从身后一把揪住发辫。由于用力过猛,竟然揪落一绺头发,刘钰祥左胳膊也被扭伤,扑倒在地。这时得到禀报的护军统领岳林赶到午门,立即派护军将刘钰祥和已经醒过来的李三顺扶进值班房内。事发后,岳林以太监不服拦阻为由,具折奏报。声称太监与护军互相口角,被护军殴伤,请求将护军交刑部审办。同时自责失察兵丁,请求议处。
慈禧这时正在患病,得到李三顺不仅未能出宫,反而在午门被打的消息,先是大怒,继而大哭。慈安知道后,也前来探问。慈禧边哭边说:“我还没死,护军眼中已经没有我了!”慈安在旁也气愤地说:“我必杀此护军!”年幼的光绪皇帝看到岳林的奏折,事发的第二天发布谕旨,派总管内务府大臣会同刑部提集护军玉淋等严行审办,并将护军统领岳林、章京隆昌、司钥长立祥一并先行交刑部议处。
总管内务府大臣恩承、广寿、志和、师曾、广顺,刑部尚书文煜、潘祖荫及左右侍郎,宗人府宗令和硕惇亲王奕谅及左右宗正等16位大员立即遴派司员前往查验,并将涉案护军严刑审讯。皇帝既然定了调,这些大臣们自然做出了不利于护军的判决:
忠禾革去护军,杖一百,流三千里。玉淋革去护军,杖一百,徒刑三年。祥福革去护军,拟杖一百,鞭责发落。常禾未在场动手,应免置议。太监李三顺、刘钰祥均毋庸议。护军统领岳林交由兵部遵旨议处。司钥长立祥、章京隆昌业经议处,应免再议。
恩承等领旨后,随即添派司员,将原来奏折中未能详尽之处逐一审讯检查。于十一月初七日再次恭折具奏请旨。这时,慈禧、慈安的气都消了,也明白了光绪皇帝的意思。慈禧不好出面,于是初八这天,慈安皇太后传下懿旨,让太监李三顺在紫禁城外内务府所属官所与护军玉淋等对质。经过这次对质,第二天,慈安又发面谕,进一步要求也惩办一下太监。可官员们担心两太后耳朵根子软,太监们将来会“找后帐”,也将这件事往后拖。
一直拖到十一月二十九日,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说李三顺被护军盘查拦阻时,已经告知奉有懿旨,护军们仍敢抗违不遵,藐玩已极。若非格外严办,不足以示惩儆。下令将玉淋、祥福革去护军,销除本身旗档,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遇赦不赦。忠禾革去护军,改为圈禁五年。从这道上谕来看,护军的处罚轻了,但皇帝的口气依然很重,算是给足了慈禧太后面子。
对护军说完了重话之后,光绪帝话锋一转,又谕令护军严肃禁门:“嗣后仍当实力稽察,不得因玉淋等藐抗获罪稍形懈弛。”
事情也凑巧,就在光绪帝下令惩治午门护军前不久,发生了另一起案件:由于兵丁失察门禁,疯人刘振生于十一月初八日擅入神武门,混进深宫,后被拿获。这件事让慈禧、慈安两太后进一步觉得,如果过重地处置午门值班护军,惟恐今后门禁无人再敢严密稽查,因此,两太后于十二月初七日发出所谓“格外加恩”的懿旨,声称“惟念门禁最为重要”,担心嗣后官兵等误会此意,稍形瞻顾,关系匪轻,因而下令“格外加恩”。
“格外加恩”后,玉淋仍革去护军,但改为杖一百,流二千里,照例折枷,枷满鞭责发落。祥福也被革去护军,但改为杖一百,鞭责发落。忠禾仍革去护军,但由圈禁五年改为杖一百,不准折罪钱粮,圈禁二年,圈满后加责三十板。护军统领岳林免于议处。就这样,护军的处罚被改了三次,算是越改越轻了。
而生事的太监也没落到好果子吃。为了防止无知太监“骄纵生事,不服稽查”,李三顺被交给内务府慎刑司责打三十板。首领太监刘钰祥案发时虽然只上前劝阻,而且被护军揪落头发,扭伤左臂,仍被罚扣月银6个月。至此,拖了将近4个月的午门护军殴打太监案,才以对护军和太监的共同制裁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