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欲盖弥彰,紧急澄清7月贷款暴跌
(2014-08-13 12:55:16)
标签:
股票 |
1、按照惯例,每个月的货币数据会在当月12日公布,但我们12日当天等到晚上11点也没有看到央行网站贴出相关数据,直到今天早上10点半,这样的延迟本身就意味深长。
2、央行在数据公布之后,半个小时迅速发出了对数据的解释,这样的“及时性”前所未见。
3、这个数据确实是超出管理层预期,在7月底召开的一系列会议都没有意识到数据这么差。因此在数据出之后,花了相当长时间找理由,找解释。数据之差完全超出高层的预期。
4、央行被迫“提前”公开了8月秘密的信贷数据。
5、按照央行的数据,8月截至到今天,每天300——500亿的新增贷款,而6——7月份应该两个月合起来看,每个月7000亿就比较正常。
7月是下半年第一个月,照例是不用太在乎贷款额度的,毕竟接下来几个月再收紧也可以,然而即便如此,贷款额仍然极低,这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似乎证明贷款需求很疲弱,非常疲弱,要知道正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可是远低于市场化利率,抢还抢不到,如今却需求不足,商业银行的正规贷款抛开居民贷款通常都是给大企业,国企和政府,以及关系户。国企和政府是需求主力,这就是打击贪污腐败,让政府和国企的领导无心生产,连贷款这样转手就可发大财的事也不敢做了。
来看央行的牵强解释
从人民币贷款看,一是今年6月份新增贷款大幅冲高至1.08万亿元,7月份的季节性回落就较去年更为明显。历史上7月份历来是“小月”,2004年、2005年7月份贷款还曾出现过净下降。今年6、7两月合并来看,平均每月新增贷款仍有7000多亿元。二是在“三期叠加”、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以及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整的背景下,有效贷款需求没有过去那么旺盛,6月份贷款大幅冲高消耗了较多的高质量贷款项目储备,金融机构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三是7月份存款季节性下降较多,存贷比有所上升,金融机构相应调整贷款的投放进度。四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有所加大,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特别是对一些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地区和领域的贷款投放更为谨慎。
央行抛出2004年的例子,回到2004年,新政府刚上台,2003年是宽松政策,2004年上半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央行在5月份决定紧缩,当时称之为适度紧缩,实际中国就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过度投资。4月27日,国务院宣布调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四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本来是三大行业,后来把房地产纳入,但是实际运行中变成了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五大行业。4月27日,互联网上开始流传,中国银监会给相关商业银行打招呼,要求“五一”之前暂停所有贷款发放。我接触到的一位央行干部告诉我,银行是晴天发伞,雨天收回。所以让人感到“钱商”的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