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招数之一就是限制房地产贷款总量,而中国是被动限制房地产贷款总量.因为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状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上涨和PPI的连连下跌就等同于加息,加息幅度在2-5%之间.与日本当年加息4%差不多,不过中国是利率管制,变相加息.
内地多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缺水”,为此,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合作,把公积金贷款转由受托银行发放商业贷款,在个人偿还商业贷款期间,对因商业贷款利率及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差产生的利息,由公积金中心补贴给借款人,借此缓解公积金贷款大幅增长的压力。另外,合肥早已实施公积金贷款“轮候制”,即根据每月资金归集、提取等综合因素,制定每月放贷计划,实行总量控制。
据悉,早在今年初,北京、苏州、东莞等城市就已收紧了公积金政策。有关部门公布的原因,或是强调为配合楼市调控政策,或为“保持公积金均衡持续运行”。但业内分析认为,后者的解释恰恰表明部分城市出现了公积金不足的情况。
实际上,近期有关楼市资金缺水的消息不断,不单是各地的公积金层面,还包括于6月底爆发的银行金融业“钱荒”事件,这会直接导致内地房贷被收紧,进而影响内地房企的销售表现。尽管目前从表面看“钱荒”似乎已过,但自7月初至今,内地银行贷款额度未见明显开放,多地银行还取消房贷利率优惠,这对于被盛传资金面早已是捉襟见肘的内房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外,一些内房股资金面趋紧需要大举融资的行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内地房企在海外融资总额度达到约900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去年上市房企海外融资总额约700亿元的水平;仅在今年1月份就有17家上市房企通过海外融资渠道募集约420亿元资金;今年3月底,万科首次发行海外债券,绿城中国(03900.HK)增发优先票据,融创中国(01918.HK)继年初配股20亿港元后再度融资,等等。
还有报道称,某大型银行总行正在全国调研房地产企业,如果调研结果不乐观,内房企业在贷款到期后延期续贷的压力就更大,银行还可能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贷款投放。
《中国房地产报》7月22日的一则报道称,一位参加华润上述会议的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会议详细讨论了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每一个项目的销售回款情况,并且制定了催款的严格步骤:一旦与客户签订预售合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付款,如果逾期未付款,华润将发出两遍催款函;仍然未付余款,华润将发出律师函;律师函之后未付款就解除合同,重新定价再销售。这种现象极为罕见,即使在去年资金链都普遍紧张的前提下,也没有催得如此紧迫,而且催款情况通常只在年底才会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产商的资金盛宴也许到了散宴时。睿信致成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薛迥文说,随着钱荒的加剧,银行除了加强企业贷款的回收力度,对消费者端的贷款也开始收紧。相对企业客户而言,个人客户的贷款要优质很多,按道理来说,银行是非常乐意针对个人放贷的。
兰德咨询专题研究房企年度利息支出与净利润比例关系后发现,TOP20房企中,占比相对较低的是30%左右,高的则超过70%。全部上市房企中,81%的企业超过了33%,36%的企业超过了50%。
和宋延庆的观点相似,中投证券也认为,房企的融资成本正在上升。尤其是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推动利率市场化,此背景下短期内银行额度较紧将推升资金成本,影响行业销量与经营成本。
上述机构认为,本轮金融机构去杠杆、调结构剑指房地产,预计通过理财产品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被部分挤出,在资金成本与规模上将双重打击房地产行业。
央行已经尽可能地放水了,本周也停止了例行央票的发行,但资金面紧张依旧,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大,经济下滑期间,央行首先要保人民币不大幅度贬值,适当的资金面紧张反而被认为是有利所谓的调结构.央行只能通过逆回购短期防水,规模也不大,逆回购一般最长28天,也就是让银行勉强考核过关.无法用做放贷.
房地产属于高利润行业,华润置地属于中国前10大房地产企业,这样的企业都资金紧张,可以相信,其他企业也不好过,不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而是没钱可贷,这就是通货紧缩.
面对通货紧缩,(可以看我的其他博文,央行货币发行权是以美元为抵押的,失去外汇占款就失去货币发行权)政府无招可出,托不起楼市,即使地价再高,房地产也注定2014大崩溃.
日本的资产泡沫过程中,货币信贷有着决定性作用。1984年-1989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均增速为19.9%,远超同期贷款增速。地价、股价与银行贷款三者联动,通过放大的金融加速器机制加剧泡沫。连续加息后,地价仍然上涨,直至1990年4月起实施房地产融资总量控制,M2增速二季度见顶之后掉头向下,随后,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下降4.6%。货币信贷的转向,是最终使得房地产市场掉头向下的决定性因素。
过度强化的乐观预期,是日本资产泡沫中的重要因素,在加息周期的早期,推动权益市场继续上行。在泡沫膨胀时期,牛市预期往往非常强劲,利率小幅上升很难改变这种预期。正是由于强化的牛市预期等因素,在日本加息周期的早期,权益市场上涨并没有立即终结。日本股市的方向性逆转,是在第三次加息之后,之前的两次加息后,日经指数则是震荡上行。
1989年12月,日本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停止向房地产企业和股票投资者贷款,1990年4月,大藏省又对房地产业融资进行总量限制,土地价格上涨势头才被遏制。1990年二季度,日本M2增速见顶,随后掉头向下。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下降4.6%,六大城市下降15%-25%,部分地区甚至下降一半。之后,房地产公司和土地融资投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房地产泡沫最终破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