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逼走了改革者, 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的原因在于推行了令皇族、后族和权贵们利益集团受损的免行法。为

(2013-05-23 09:09:41)
标签:

杂谈

 

                  改革者是如何被逼走的

    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的原因在于推行了令皇族、后族和权贵们的免行法。为了赶走王安石,皇太后和皇帝的亲弟弟导演了一场宫廷大戏,远比那些滥电视剧的宫心戏要引人入胜。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前,皇宫和权贵们的一切采购,尤其是在开封城的采购都不是不花钱的,各商行必须为官府和权贵们无条件地奉上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不仅如此,官府和权贵们还肆意勒索这些商行提供远超采购需要的商品。

   倘不如意,即恃权惩治。如三司副使因买来的靴皮不良,即处治皮靴行人二十人。商行因为官司亏损惨重,小商贩多因此失业。一○七三年四月,开封肉行徐中正等请求不再向官府和权贵供肉,仿照免役钱法,交纳免行役钱。神宗诏令市易务与开封府司录司详定诸行利害。八月,市易务制定“免行条贯”在开封商行中实行。各行按照收利多少交纳免行钱,免除行户对官府的供应。也就是说,商户们缴纳免行税之后不再向官府和权贵免费供应任何商品,官府那怕是禁中(皇宫)卖买货物,也要下杂卖场、杂买务,由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

     免行钱又为朝廷增加一批收入,对商人也较为有利;打击的对象,是恣意勒索和从中渔利的上下官司,以至禁中的皇族、后族及左右的宦官。免行钱实行,这些人群起反对。一○七四年三、四月间,更与保守派官僚相配合,掀起了对变法派的围攻。

这次围攻的主要力量是来自宦官和外戚,并且得到仁宗的曹后(太皇太后)、英宗的高后(皇太后)和神宗的向后的支持。三月间,神宗开始动摇,问王安石免行钱事:“何故士大夫言不便者甚众?”为什么士大夫们都说花钱采购物品很不方便啊?王安石直接揭露宦官,说:“士大夫不满朝廷政事,与近习宦官相勾结。陛下只看朝廷大小官不避宦官的能有几人,就知道宦官的害政了。” 士大夫们与宦官勾结,宦官们不能再勒索商户,利益受损,雨士大夫联合攻击新政,皇上看看有几个朝廷官员不害怕宦官的。几天之后,神宗又对王安石说:“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免行税招致大家怨声载道啊。又说:“近臣(宦官)以至后族,没有不说不便的。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乃至泣下。”宦官、皇后家族,两宫太后都为了这个落泪啊。王安石愤而揭露后族说:“如后父向经从来就‘影占行人’、因推行免行新法,依条例收入。向经曾来文交涉,没有被理睬。又如曹佾(曹后弟。佾音逸y@)赊买人家树木不给钱,反而由内臣用假姓名告状,诬告市易司。陛下试看此两事,后族怎么会不反对呢?”王安石揭露后族,直指曹后和向后,曹太皇太后的弟弟赊买人家的树木不给钱,然后用宦官的名义诬告市易司,王安石勇气惊人,直指太皇太后。

两宫太后知道此事后开始筹划如何赶走王安石。

史书记载某一天阳光明媚,天气良好,宋神宗到后宫去看望老妈和奶奶。几句家常话后,太皇太后说:“我从前只要听到民间的疾苦事,都会告诉仁宗皇帝的,仁宗都会批准我,让民间好过些。现在也应该这样。”神宗知道奶奶要攻击朝政了,回答了四个字:“今无他事。”但是奶奶继续说,“我听说现在民间青苗法、助役钱都不合理,你应该罢免它们。”  神宗回答:“这是利民,不会苦的。”老奶奶这才不绕圈子,直接说,“王安石的确有才,但得罪的人太多了。你要真爱惜他,就让他暂时出京补外职吧。实在想用,过一年再招回来。”
  神宗再次驳回,“不行,现在的大臣里只有王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 这时神宗的弟弟岐王站在旁边,插了句嘴:“太皇太后说的都是至理名言,真理啊。皇上,您得多想想。”这时神宗满腔怒火再也控制不住,对弟弟吼了一句:“是我败坏天下吗?那就换你来当皇上!(汝自当之!)”岐王哭了,他非常伤心,说:“至于这样吗?”(何至是也)。

      岐王可非常人,高太后最疼爱的儿子不是神宗,而是岐王。疼爱的到什么程度,古代惯例,皇宫之内之内是皇帝一个人的家,绝对不能容忍第二个男人,即便是太子也得住皇宫外的东宫,皇帝的弟弟一旦封王,就必须远离皇宫,最好是远离京城,古代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皇帝弟弟如果也在皇宫内,可以发动政变,轻易推翻皇帝取而代之,当你赵光义晚上进了一次皇宫就把老哥干掉了,自己做皇帝。而这个岐王居然住在皇宫里,不去自己的藩邸。而神宗是出了名的孝子,处处迁就岐王和高太后。

熙宁六年(1073年)上元夜,王安石应邀陪同宋神宗到大内(皇宫)观赏花灯,地点是皇宫正门宣德门。当年东京开封的宣德门类似于北京的天安门,高大雄伟,巍峨壮丽,是门楼合一的建筑,故也称宣德楼。王安石骑马进入宣德门后,不想这个看上去很平常的举动竟惹了麻烦。在这里值守的太监张茂则先是冲他大声叫停,随后示意守门卫士上前揪住为王安石牵马的马夫,不由分说上来就是一阵拳脚,同时击打王安石的坐骑。马夫骂道:“瞎了狗眼啦,这是王相公的马!”张茂则呵斥道:“相公也是人臣,难道要当胡作非为的王莽吗?”原来,张茂则如此胆大妄为仗的是这样一个理由:王安石进宣德门不下马,属于明显违规。

    一个当朝宰相居然遭下人如此侮辱,王安石自然十分窝火,马上找到宋神宗给评理:“陛下,门内下马,并非我王某开的先例,先前随同曾公亮宰相陪皇上进大内都这样。”这一提醒,神宗也觉得有理:“是嘛,朕做亲王时,地位可是在宰相之下的,不也是在门内下马吗?今天这事何故如此?”不料一向与王安石不对眼的老臣文彦博却冷冷地甩出一句阴毒的话:“老臣从来只于门外下马。”言外之意这是当臣子的应该懂得的规矩,难道就你王大宰相特殊?

   神宗秉公处理,将此案移交开封府审理。 接手宣德门一案的是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毫不犹豫将门卫判处杖刑,把两个大胆狂徒打了个屁股开花。事情至此,本可以画上句号了。但王安石觉得这事并非偶然,不然一个小小的门卫哪来这么大的胆?所以强烈要求神宗皇帝彻查幕后指使。

    宣德门一案由此在朝中大臣中引发热议,不少官员也毫不客气地指责王安石的不是,御史蔡确就公开站出来为受冤屈的门卫辩护:“卫士的职责就是拱卫皇上,王宰相不按规矩下马,卫士理应呵止他。而开封府的俩判官也不是个玩意儿,就知道仰高官鼻息,不仅不秉公执法,反而对卫士重打板子,从今往后,卫士谁还敢忠于职守?”

   事情越闹越大,王安石知道幕后指使人就是要让他离开开封城,并且这个幕后指使人很有可能是高太后和曹太皇太后,这两个人是神宗都得罪不起的,为了不让神宗为难,王安石主动请求离职。不过神宗为了维护变法的权威,还是处置了岐王。

   为什么处置岐王呢?因为不是王安石一人骑马进宣德门的,是岐王半拉半拖着王安石骑马进宣德门的,岐王坐轿,一路都在骑在马上的王安石聊天,不知不觉就进了宣德门,等太监打了王安石,岐王早跑了。

  怎么处置岐王呢?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太后最疼爱的儿子,处理此案的开封府尹蔡确知道王安石可以得罪,岐王可得罪不起,于是拖着案子不办,神宗有一天问起来,蔡确突然间怒了!他愤慨地说:“陛下你错了。开这个花灯节,为的是让太皇太后、太后欢乐,顺便友爱兄弟,给天下臣民做出表率。王安石是首席大臣,应该带头响应。现在反而因为打伤了几个从人,就治亲王的罪,让太后们怎么乐得起来?”注意最后一句话——“若必以从者失误,与亲王较曲直,臣恐陛下大权一去,不可复收还矣。”他是说,不管王安石有没有委曲,都不能处罚岐王。不然,神宗本人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皇帝的威严就没了。可蔡确应该反过来想想,岐王连宰相都不放在眼里,是不是想篡位?古代宰相的级别仅次于皇帝,早朝时站位,宰相最前,太子都在宰相之后,别说再低一级的亲王了。

   而那个打了王安石的太监正是曹太皇太后最亲近的太监。

   事后,神宗极力挽留王安石,挽留的诚恳程度完全不像一位皇帝,神宗说你是不是因为宣德门打马那件事受了委屈?不要委屈,我查得很细,这事背后没人指使。王安石说不是因为那个事,不是宣德门的事,那是不是你看出来我不是个成功的君主(必定是见朕终不能有所成功),所以才抛弃我。王安石说也不是,神宗说那为什么你要辞职,王安石说我病了,神宗说,什么病啊?京城里什么药都有,我派太医每天去给你治疗,这是在南方所没有的条件,你还是留在京城吧。何况天下的事刚有头绪,你一走,怎么了得?你一定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尽管对我说(但为朕尽言)。王安石哑口无言了,神宗接着说,我知道你之所以进京为官,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身有才能,要济世救民,不想白白埋没。这一点,我们是共同的(皆非为功名也)。我们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

    话说到这部分上,王安石铁了心要走。

 王安石不想让皇帝为难,也不想夹在皇帝和皇太后中间,王安石退出中央后,免行法就被废除了,总共执行了1年多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