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四章解析(原创)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2013-02-25 11:03:53)
标签:

杂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冲在这里是盅[zhōng],古代指喝酒用的没有把的杯子。盈就是过。

杯子是空的,是用来盛水的,水倒的多了,自然就会溢出来,如果把大道用做杯子,那么永远都不会过分不会过头,多出来的自然会溢出来。杯子里的水喝光了,杯子还可以盛水,杯子的作用不会因为杯子里的水喝光了就没用了,杯子看起来是空的,却永远用不尽。天地未成形之前好像是深渊一般虚空,深渊看起来是空得,什么都没,最终却产生了万事万物。

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未成形之前好像是深渊一般虚空,深渊看起来是空得,什么都没,最终却产生了万事万物。遇到尖锐的事物,“道”能够化解事物的锐气,遇到纠缠分不清的事件,“道”能够解开纷乱的事件,遇到光,“道”就融合在光中,遇到灰尘,“道”就和灰尘融合为一体,深远澄明的道好像不存在,实际上一直存在,从未改变分毫,我不知道“道” 是谁的儿子,在天帝产生之前已经有了道阿。

后世,和光同尘成了一个成语,就是指与任何事物都能融洽相处,化解矛盾与纠纷又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伟大。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张奂所说的谗邪就是董卓和曹节,董卓赠缣百匹,张奂拒绝了,因此董卓很忌恨张奂,还不如要了这些布匹,分给穷人,也免受董卓忌恨,题外话,张奂的大儿子张芝可是草圣,草书第一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 嵇叔夜就是指嵇康,嵇康太独立特行,不能和光同尘,才招来杀身之祸。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柳下惠视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谓和光同尘矣。”这几句话实际来自孟子,《孟子·万章下》说: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柳下惠能够视袒裼裸裎,就是有个PLMM在你旁边袒胸露乳,你也能坐怀不乱,这就是和光同尘喔,孟子因此说柳下惠是四大圣人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