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安妮鲜花
最近几个月,朋友被孩子的中耳炎折磨得异常难过。要说这中耳炎,据说在孩子中发病的比率不低,我女儿曾经在3年前也得过分泌性中耳炎,当时一只耳朵的听力急剧下降,吓得我们不轻。
那时我们也在加拿大,开始是感觉孩子被叫的时候反应有些迟钝,后来我就注意观察她,感觉对一些音辩音不对,比如听歌之后跟着唱,辅音字母好多发的不对。为此,我特意和她一起听,然后问她这个是什么音,发现说的根本不对。当时就非常害怕,难道孩子这么小,耳朵真的不行了?那时候,真是能体会到孩子残疾之后作妈妈的那份心情。
领孩子去看,家庭医生做了简单的检查,说没问题,后来换过几个医生,希望能给转到专科医生那里,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当时也是正好准备回国,所以最终是回去以后在北京治的(想看详细过程的可以参考:加拿大:医疗高福利背后的看病难)。
这次朋友的孩子比我们幸运,终于看上了专科医生,也作了听力检查。她的情况比女儿当时还严重,我女儿当时是一只耳朵的高频部分听力丧失严重,她是一只耳朵几乎全部指标都不行,最近另一只耳朵也开始有同样的反应了。
这个孩子耳朵的问题主要是鼻子引起的。她现在的鼻炎非常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睡觉经常被憋醒。医生说她的鼻子腺体肿大,目前给用的是喷鼻子的药,但是据他们讲感觉的效果不大。耳朵的问题医生说鼻子的问题解决了耳朵就有可能好转。如果用药之后一个月耳朵还不行,那就要手术。
对于手术,当时女儿在国内看的时候也是说如果用药之后效果不好,也是要手术,手术要进行全麻,还要住几天院。朋友的孩子这次说到手术,家里也是紧张。于是也四处打听这种病的各种治疗方案。
听国内的亲戚说,国内有的城市可以用超短波来治疗,很简单,照几次就可以了。但是这种仪器对于操作者有很大的危害,据说每隔几个月操作的医生就要休假。而查遍加拿大的纪录,说是只有1940年有这类仪器使用的纪录,后来就不允许用了。而问了美国的亲戚,说是周围有些白人孩子就是直接作的手术,手术很快,10几分钟就可以,在耳朵里面接个管,半年以后自动脱落,没什么特别紧张的。
看来,在医疗方面,国内外的差异还真是不小。记得当时写过那篇加拿大:医疗高福利背后的看病难之后,有博友评论说:
我想你女儿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你重复地看不同的医生有关,如果你继续去同一个家庭医生反应相同的问题,可能第二,第三次就会介绍你去专科了。你分别去找了三个医生,但每一个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当然他们就采取了同一的处理手法。幸好最后无事,也不能全怪医生吧。
每次找同一个医生反映同一个问题,这是我没想到的。
同样,针对我的那篇加拿大:医疗高福利背后的看病难所提及的对加拿大看病的负面感受,还有另外一位博友说--看清楚啊,划线部分是博友的不同意见:
我有两个朋友是在加拿大急诊做护士的。个人体会在急诊室的等待时间完全是根据病情症状决定的。一般来讲80%的肚子疼、感冒发烧的病人很快就能看出来没有危险,即使看了医生也只不过是推荐买药回家吃,所以优先程度是最低的。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在见到医生之前就走了。疼得厉害的可以找个床让你先翻腾两圈,过一会也就没事了。
但是也有部分肚子疼、感冒发烧的病人是食物过敏或者药物中毒,那处理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一次送朋友去急诊就是这种情况。在我们说明了病情之后,她就马上被送到了急诊室见了医生。当时着急所以忘了带证件。在我回家替她拿驾照、医疗卡等证件回来之后,还没办完登记手续的时候,医生已经出来了说为病人打了腺素,洗了胃休息一下随时就可以出院了……
还有一次是五六年前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当时就是觉得小腹特别疼,到了医院从检查,到确诊,到阑尾切除手术也就只有短短的2个多小时。晚上在医院睡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就出院了……
所以我跟人觉得如果是真的有重大疾病需要急诊的话,还是可以放心去看的。
关于化验出结果的速度问题,我经历的不多。但个人觉得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到结果,多数时候是因为结果没有什么异常。有时候甚至如果不打电话去问医生做完检查之后可能就音信全无了。但有一次我父亲昨晚常规检查之后大概一周左右医生就打来了电话。当时家里没有人,所以留了言,但又没说明到底是什么原因,还得我父母当时担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电话打回去之后医生说怀疑有可能是癌症迹象,需要做专科检查并且已经替我父亲约了下周的时间。最后的检查结果很高兴地说没有问题。但这也是在加拿大看专科医生最快的一次。不知道是偶然还是的确有可疑症状的原因。
无论如何,我觉得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比中国更好地体现了“效率”一词的含义。毕竟我觉得加拿大的医生上班的时候都没闲着,救助病人的速度也很快。因此一个医生如果用一天的时间帮助那些真正需要“急诊”的病人,那么他在治病救人方面的"效率“就要比那些每天都在诊断肚子疼、发派感冒药的医生的效率要高出很多。
当然,周围也有朋友即使是急症也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先例,记得当时温哥华有一例甲流病人因为身体不适到医院之后被打发回家最后不治身亡的病例。所以有些移民说不敢让老人过来,担心看病不方便。
每一个病例都是个体,每个人的感受也都不尽相同。中国医疗体系和国外有很多不同,所以难免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以上这些例子能给想了解加拿大医疗的人一些直观的印象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