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虚竹与童姥谁更适合当灵鹫峰老总 |
分类: 黄蓉的味道 |
企业风气好不好,关键看领导。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灵鹫峰前后经历两任董事长,而两人在企业管理理念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相对于少壮派虚竹而言,童姥管理企业的那一套理念相对老套陈旧,你想,管理着诺大的灵鹫峰联合有限公司,下属机构不仅有灵鹫峰直属机构,更有手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如此庞大的机构,你一方面给属下发放奖金,另一方面却通过原始的“生死符”绑架企业员工。这样的企业理念,当然无法赢得属下发自内心的拥戴,员工中想推倒她并取而代之的人大有人在,比如乌老大。事实上,如果不是乌老大一行人眼拙,识不出童姥的还老返童身,这帮家伙早就翻身解放当主人了。
而后童姥时期,灵鹫峰在虚竹和尚的治理下,则蒸蒸日上,出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新迹象。小宝在想,虚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他没有领导架子,对待属下员工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能够做到将心比心,推崇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你还真别说,这种情商高人一等的企业管理法还真管用。甭提灵鹫峰一众编制内人马对虚竹俯首帖耳,就是乌老大等一帮外聘人员对虚竹也是“感恩戴德,心悦诚服”。换言之,一干员工从虚竹董事长的言行中找到了童姥那里从未感受过的人格和尊严。而这种人格和尊严的释放其实就是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力,按这帮企业精英的说法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咱国人根子里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忠君情节,这种忠君情节一旦外化为企业文化力量,其利自可断金。
其次,无为而治的管理手段。表现在两个方面,如果是小事,则由员工自行拿捏,董事长则完全退居幕后,把管理权下放,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是大事,则召开民主生活会,会议探讨出可行的方案,再付诸实施。有几个细节可以提供佐证。一是在“惩罚”一干外聘员工时,听取了段誉的温和方案,既达到了惩罚员工的目的,又收服了人心,使员工们心服口服,而这种企业环境的创设,对员工的激励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当虚竹提出两个私人的要求时,员工们自然爽快答应。二是在为众位外聘人员治好伤病后,他就把灵鹫峰事务交代给余婆、石嫂等得部门经理,让她们放手去干。当然,该挑担时小和尚同志不含糊。比如,像为员工们拔除“生死符”这样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因手下员工一时半会也学不来,他就选择亲力亲为(当然,他也尝试过让她们一起学习,但无奈高级员工的学历有限,如此奥妙精深的学问她们根本无法领会,这在下文中还将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董事长,他有不凡的应变能力即控制大局的能力。“生死符”发作在即,员工们哗变在即,事情万分紧急,但凡有一点差池,员工们一个按捺不住,局面势必难以控制。可贵的是,对此凶险状况,他沉稳大气,舒缓有度,愣是把一场企业内斗消弭于无形。关键是,他能与员工们交流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尤其可贵。
当然,作为一名菜鸟级别的董事长,虚竹在管理公司上仍然有其稚嫩的一面,比如在人才的培养进程上,有点猴急,而童姥则明显更加老辣,高出虚竹一筹,主要体现在是否允许梅兰菊竹四剑学习石壁的武功招数上。童姥教授完全不同意梅兰菊竹四位学生轻易涉足其中,因为她知道,这些武功招数,对于梅兰菊竹这样的小学生来说,显然已是《微积分》级别的高深知识,太早让她们入门,显然是揠苗助长,她很慈爱的告诉她的那些梅们兰们菊们竹们,待四十岁后,如果她们天资颖慧,可以按自己的学术研究程度来继续进修。而虚竹则明显毛躁许多,让小学生级别的梅兰菊竹去完成大学级别的所谓奥数题,有赶鸭子上阵之嫌,自然会让梅兰菊竹四位同学“伤不起”。好在他能及时纠错,并没有造成梅兰菊竹的“走火入魔”。可见,在培养人才上,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如果硬要找出他和童姥二人的相同点,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懂行,两人都有一技之长,掌握普通员工乃至公司高管无法掌握的高精尖技术;二是懂分享,两人都有意识进行股东分红。不过,童姥的分红大致只局限于屈指可数的几个高管,对于一般员工,则实行人身绑架,这点大致与当今的传销相似。虚竹则善于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行激励机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不管虚竹身上有着怎样的经验硬伤,在他的灵活管理和不断学习下,员工们激情被极大地激发,从此,灵鹫峰由家庭作坊式的企业逐步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呈现出了产业大发展前期一片生机勃勃的迹象,灵鹫峰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