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受热捧该引发洋节入侵之忧吗

标签:
圣诞节受热捧该引发洋节入侵之忧吗文化 |
分类: 时评 |
今天是西方传统宗教节日圣诞节。早在圣诞节来临前两周,国内街头便已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大型商场门口摆好圣诞树,年轻人兴高采烈互赠礼物。这不仅让人想起两个月前颇为“冷清”的重阳节。“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议再次回到人们视线,甚至有人因此表示对传统节日的担忧。(12月25日中新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逐渐全球化,世界文化融合创新的脚步逐渐加快。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些节日文化也互相影响。只不过,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因为“后发”劣势,让外来文化抢先了一个身位,这就有了“狼来了”的担忧。
那么,该不该过圣诞节?该不该过情人节?对外来文化(节日)是否必须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笔者认为,这大可不必成为网友们困惑的问题。事实上,国人对外来文化心中自有一把杆秤。
据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830名参加调查的网友中,79.9%选择不过圣诞节,称“又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意思”,仅10.3%表示会过圣诞节,表示“过圣诞节就是为了欢乐”。有网友在评论中说,一定程度上圣诞节在中国只是一个商业模式,也有网友表示,“管他什么节,一律按光棍节过”。新华网的报道中也显示出乐观因子:但在中国,圣诞更像是一场年轻人的娱乐狂欢,大多数中年人则对它不太“感冒”。新华网还援引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的观点:“在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现在中国甚至国外的圣诞节的宗教意味都不太浓厚,它更多的像是一场年度大众购物娱乐狂欢。”
如上所述,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对圣诞节并不“感冒”,而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是冲着圣诞购物大派送目的而去的。更何况,大胆汲取洋节日文化精髓本身就是自信中国的一部分。事实上,在全球村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越来越向世界敞开心胸,正是凸显中国对外来文化包容的“闲庭信步”。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盲目自信,一个好的做法就是,千方百计创设自己民族节日品牌,既要自信“请进来”,也要大胆“送出去”。在自信迎接西方节日中国本土化的同时,自觉维护、复兴并推广咱国人的传统节日,特别是推动节日经济的发展。笔者建议,今后各类大型活动应以咱国人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大力推广并塑造本土节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