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邦穿越旅游 |
分类: 时评 |
纸媒用稿,转载请规范!
江苏徐州丰县政府的网站上最近发布了这样一条公告:拟将当地的赵庄镇更名为“金刘寨”镇,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赵庄变成金刘寨,乍一看只是文字变化而已,但了解内情的人士则表示,丰县此举是急于打响“刘邦出生地”名头。(7月25日新华网)
现如今,歌星走红靠萌,模特走红靠脱,也有城市想走红的,那得“靠”名人。近年来,不断翻新的“XX故里”其实就是一种百用不厌的模式,比如“孙大圣故里”、“西门庆故里”,又比如湘西与贵州疯抢的“夜郎国故地”,再比如四川官员打造的“文君故里、私奔胜地”。
在一个名人被泛滥消费的时代里,丰县不能免俗地打出刘邦这张“牌”,用意不言自明。换言之,赵庄化身金刘寨,不乏借汉高祖的“名人感召”做宣传的意味。
让汉高祖刘邦作代言,靠名人故里吸引游客,在网上自然引发热议。有网友调侃,换副马甲,或许能让赵庄一举变成“金孔雀”。
它能否助力招徕游客,当然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它引发了公众口水之争,达到了炒作宣传的效果。
赵庄镇变身金刘寨镇,打出极具噱头的名人牌,在引爆公众眼球的同时,也引发广泛的质疑:一者,借刘邦的名气简单改个地名,似乎很容易也很简单,但如果仅凭改名一条就想守“株”待“兔”等收钱,未免异想天开;二者,地方旅游最吸睛的,理应是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质地,而非外在的花哨依托,拿历史名人作噱头,如果不进一步深挖城市历史人文内涵,难免给人以城市形象自我矮化的感觉。
这般质疑,不无道理。毕竟,为提升地方旅游形象,让历史名人搞穿越、做宣传,本也无可厚非,可若舍弃里子,一味追求“面子”,忘却旅游品质的提升和升格,只会是舍本逐末。话虽如此,但就事论事来看,打打地方特色的名人“牌”,果真就有原罪?
毫无疑问,如果眼里只盯着地方GDP发展锦标,却不顾媒体宣传伦理,搞出诸如“西门庆故里”、“夜郎国故地”、“文君故里、私奔胜地”这样暧昧且雷人的宣传标语,自然会遭吐槽,但如果像“刘邦故里”之类的健康“促销”模式,无关情色暧昧,却有着明确的旅游导向意义,则“金刘寨”一回又何尝不可?
在此情境下,赵庄变身金刘寨,刘邦穿越搞“促销”,看似俗套,却规避了前段时间“满城尽皆大黄鸭”的格式化和同质化,着眼于“一城一品牌”,托的是名人故里的“福”,做的是城市旅游的“蛋糕”,实在不该过度阐释。也因此,若对名人效应过分敏感、排斥,人为地为城市自身特色挖掘加上一道紧箍咒,那才是开放社会之憾。
从此意义上,名人效应下的“刘邦们”,只要无伤城市大雅,纵是噱头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