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秋华51
黄秋华5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72
  • 关注人气:1,8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巴强震死伤人数“不多”嘲讽了谁?

(2013-04-17 09:26:17)
标签:

伊朗

巴基斯坦

地震

给我们启示

杂谈

分类: 时评

早上百了一个度,发现昨天关于伊朗地震死亡40人(截至目前)的消息有误,实际上应该是和巴基斯坦两国合起来的数字。这个数字让笔者无比“羡慕”。

有些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你这人有病啊?人家地震死人了你还“羡慕”,你这不是在幸灾乐祸吗?你是人吗你?你的良心莫非被狗咬了?

不,请你别误解我的意思。其实,我并没有半点幸灾乐祸,相反此刻的心情十分低落。

既然心情十分低落,那你干毛“羡慕”?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对照近年来的地震,你或许会发现,相同烈度的地震在外国(或其他地区)发生跟在我们身边发生那后果是相当不一样。

不妨横向比较一下,像美国、日本、台湾这样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或地区咱就别提了,人家死亡的人数连我们零头的零头都不够,就是此次伊朗和巴基斯坦地震,也堪堪死了40人而已。笔者在想,这7.8级的地震要是换在咱国家,那不得成批成批的人被埋在废墟里。

这同样是地震,国与国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笔者认为,根源还是在于很多建筑的“豆腐渣”属性,许多房产开发的背后都有几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利益之手,这样层层“过滤”后所建起的“高楼大厦”们难免先天有“病“,后天“营养不足”,自然在风暴来临时“站不住脚”,比如前段“风倒”的“安居房”,又比如各地垮塌的大桥……。

伊、巴强震,死伤人数“不多”,笔者小小默哀一下,不过此刻笔者更为汶川、玉树那些死去的亡灵悲哀,是谁让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

这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许明天我们该做些什么,让自己能居住得更安心一点。

笔者承认,两次大地震,荧幕上闪过的各种救人的感人一幕固然经常刺激着笔者的眼球,但我认为,那种凄美最好还是少点好。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做到,不必每一次的地震都那么触目惊心。如果说唐山死了20多万,是因为那时我们的经济太困难,力有不逮。那么,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世界之二了,政府有理由让平民百姓们住得更心安,这是一个普通公民一个最起码的诉求。

是的,治理建筑乱象,让我们的每一幢房子更牢固,我们不必用凄美的救人故事来催泪,因为我们真的——不需要,也不敢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