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的乡村——五龙山

(2023-05-02 09:56:57)

     行走的乡村1——五龙山

     杨贤博   行走的乡村——五龙山


名字比地方好。山似馒头,蒸的时候火候不旺,馒头塌拉地连着。山路却在山腰山头绕来绕去,正好在水库之上,犹如盘龙出水,烟雨朦胧的日子,雾在山腰,山在雾中。便有了五龙山之美称。

山位于商州西杨峪河南秦水库处。山路弯曲着,却修建了上来,在山疙瘩上看山。

前些年政府就看中这片山,在山上大面积栽植核桃树,树木成林,碗口大,成片地绿荫罩着。以树的粗壮型,已经有十多年的核桃林了吧!

近年核桃市场低迷,价格不景气。应该说产地和产量都超乎了消费。商洛山大,人民依然陶醉在“核桃之都”的美誉里,依然铭记毛主席老人家的指示“人均种植一升核桃”。商洛的核桃基地就多了起来。这里也不例外。社会在向前,时代在变,外面的世界人都在向往。这不,人员外出,劳动力日工上涨,核桃林就像孩子,需要照管,秋季核桃采摘成本大。

上百亩的山地,流转给谁都是赔钱。说收入应该是假话,投资大收益小,这是很矛盾的事。

政府投资,承包人开始嫁接核桃树,引进红仁核桃新品种和文玩核桃。两面坡的核桃树从腰间锯段,剩下半人高的硬枝,再嫁接了新枝,白色的塑料膜一层层包裹起来,像伤员一样白花花一片,地上砍掉的树干树枝并没有清理。乱乱地疼了一地。这些年少了用柴火做饭烧炕,柴火就先得多余,也没有人喜欢,看来漫山遍野被砍伐的核桃枝如落叶般顺其自然地干枯腐蚀吧。

山的另一边,看到已经淘汰了核桃树后新栽了“采摘林”“观赏林”,山地少土壤又少水,得从下边水库抽水,几个馒头山的山凹处正在修建一个储水池,工程不小,半拉子停放着。想着要把水长期引上来再灌溉浇树,是很有难度的。

听说流转承包的人,已经投入近百万资金。山梁上修建了青砖和水泥铺设的近两米宽的路,山头上修建了两个亭子,亭子能建在山头上应该耗资不少的,邻水库的一边修了一个钢架结构的观景台,看来确实下了工夫。展观景台可以俯视水库,也可以翘望商州城一角,更可以看新建的商洛高铁站,回过头可以观望馒头山的境况。

镇干部拿着话筒,面前摆放着做好的展板,向来的作家记者绘声绘色介绍整个园林的宏伟构想。跟随的村干部也在一旁接受记者采访。我很看好这里的乡镇干部还是非常有想法的人,他提出了促增收的构想——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自主创业赚“资金”、以奖代补得“现金”、自愿入股分“红金”的“一地五金”的宏图,听起来都来劲。让人感觉着型似馒头山的“五龙山”满山是金。

看来,如今的乡村干部要想干出点政绩,给当地群众带来些旅游开发和经济收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的感觉里,这里不过如此,山是光山,树不到人高,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否是乡镇干部所谈及的那样。和老鱼探讨,我说记者报喜不报忧,看到的是发展和前景,作家看到的是问题。老鱼说,这刚好,互补木!现在的基层干部不容易,资金短缺,就是有钱在这里找不到项目,也就因地制宜。

我说,这红皮核桃我并不看好,只要你能想到并开始实施,全国各地都在一哄而上,目前看一斤红皮核桃几十元,待到你的核桃树挂果了,价格又跌了。这里土壤贫瘠,不如种植药材。老鱼唉了一声,说你这人呀,没出息,就爱说实话。

   2023.4。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呈现
后一篇:意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