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呈现

生命的呈现
——张立散文集《能不忆长安》研讨会发言
杨贤博
《能不忆长安》无疑是我在开春来读到的一本好书!无论从地理、记事、人物以及审美意识的语言呈现,或作家张立心灵的文学投射,还是古人生活日常,仕途变迁,诗词的诠释,抒情言志的表达,在文章中让人感受到史与诗、人与世,情与志的结合中生存、生活、生命的人类灵性和思想光芒。
由于时间关系,在收到书后抽空细读了几篇,感受却很深,以至于在今晨再读,也是为发言临阵磨枪。这本书的完成,足以看出张立在关于长安、关于长安几千年历史变迁中,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故人如韩语、刘禹锡、杜牧、柳宗元、白居易等先贤的研究和对话,注入释放的情感和认知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审视,以他独到的视角深刻洞察体悟诗词背后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背景下故人的琐碎及酸甜苦辣。促成了这不较强的史料性、阅读性感情浓厚的,具有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能不忆长安》一书的形成与出版。这是我所言一本好书,好的价值体现。
诠释唐诗,是一种美好的欣赏。作者几乎忘却了时光的翻阅,而与文人墨客一种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视,内心世界的敬慕和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把自己的情感完全的宣泄在纸上,释放在字里行间,跳跃在时光的年轮中,非常鲜活的呈现给读者。这是《能不忆长安》的成功之处,张力没有做“历史资料的搬运工”,活脱脱与先贤煮茶聊天般激活了一段往事,叙述一个故事,掀开历史的一面,拨开一层厚土,用户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不有意雕琢、不故意做作的文字,来呈现长安当时的人文历史。正如他所提及:“那时的山河。那时的诗人。那时的家园!”长安历史悠久,厚土千年,无论地上地下都隐藏着讲述不尽的史诗。张立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也是用心的。的确给“长安”留下了一本有厚度的好书。脚踏热土,张立不愧长安人,用手中的笔,再现历史。
张立是个文化学者,见过几次面。讷言!讷言的人,心里装的东西多。深藏不露,内心应该澎湃博大,善于在文字中表白,能感受出他带着情感和温度去阅读古诗,品味人生,以灵动优雅的散文语言穿越历史,回到千年古长安,发现一个个生命的真实,审美诗词间,那些情感、精神、心境和胸怀,以自己的热情与挚爱欣赏古人的才华和正气,体会时空下的政治环境,诗人的悲悯、家国情怀以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现实,而慰藉自己内心的呐喊核对生命、生活、时代的体悟和敬畏!
春天总是给人以启迪和憧憬。在长安为《能不忆长安》成功举办研讨会,是值得庆贺的喜事,那些已故千年的先贤们,也许此刻灵魂正在长安的上空显灵吧?这不,窗外正是天朗气清!春意盎然!
祝贺张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