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桃花源[大型情景戏剧]--3
(2022-05-05 09:02:49)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剧本 |
时间: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夏五月。
地点:王国宝府院内外、东晋朝廷、司马道子家。
人物:秦太子苻宏,秦王苻坚之子,29岁。
同母弟,21岁。
兵洛阳朱序参军,20岁。
幕启。
[陶渊明坐在“秘书丞府院”大门外柱石侧“睡着了”,手里却紧握一把梅花剑,身旁的地面上搁着一只竹编篓的酒罐。陶渊明其实并没真睡着,偶尔稍有动静,就睁眼瞄一下四周情况。
[一辆牛车轰轰隆隆的飞奔而来,戛然而止地停在“秘书丞府院”大门外的大街上。陶渊明听见动静,早已经睁大眼睛。在远远地看到一个官员被人搀扶着走下牛车。估计是秘书丞王国宝,陶渊明心中一喜,但是,赶快佯装睡着,暗中观察秘书丞王国宝的动静。
[当秘书丞王国宝前脚要迈进“秘书丞府院”大门,陶渊明握住剑,然后,一个旋身,划过一道弧线,轻轻地站到了秘书丞王国宝身侧
陶渊明[急切地]:秘书丞大人,小官从前方朱序将军身边来,
有重要军情秘报秘书丞大人。
[王国宝被吓了一跳,转身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陶渊明,见其两手空空,也不回话,转身把手一挥,示意门房关上了大门。门房很听话,“砰”一声关上了大门。任陶渊明如何叩门,门房皆置之不理。
[想了想,陶渊明过去拧了酒罐,索性坐在大门槛上一边喝酒,一边等起来。但是,过了一阵,陶渊明竟然背靠着大门“呼儿呼儿”睡着了,酒罐倒在高大的大门槛下,洒了一大摊酒。
[又过了一阵,秘书丞府院有人要出来,于是,门房拉开了大门。就在那一霎,陶渊明被放了一个四仰八叉,倒进了秘书丞府院大门内,出门人和门房都被惊吓了一大跳。
门房[生气地]:诶!你……你……你怎么搞的[扇动熏人的酒
气],竟……竟……竟然还死守在这里没走?
[吃惊地]
陶渊明[翻身跳起,白]:因为小官有前方要紧军情秘报秘书
丞的事没办。[拍打身上灰尘]这下
好了,谢谢如此请小官进来,哈
哈……
门房[生气地]:快走快走快走……[推陶渊明出去]没秘书丞大
人同意,本门房没放任何酒鬼进来[扇动熏人的
酒气]。
[但是,陶渊明坚拒出去,一口咬定是门房放他进来的。
陶渊明[大笑]:哈哈……你想耍赖?就是门房你放小官进来
的,你还说是秘书丞大人叫你放小官进来
的。
[这时候,冲过来三五个保镖,他们人人手握凶器,恶狠狠地扑向陶渊明。但是,陶渊明也不怕事,拉开架势,准备迎战。
也就在三五个保镖拉开架势,准备对抗陶渊明时,又有五六个保镖冲了过来。
陶渊明[一怔,见王国宝远远地站在廊下。白]:好,既然如
此,陶某我
今天就不
见这个秘
书丞又怎
么样?[收
势。然后,
仰天走出
了秘书丞
府]
旁白[男声]:
陶渊明在秘书丞府院大门前抗恶门房这件事发生在东晋太元十年(385年)五月的一天。
也就在这一天,秦国太子苻宏派往东晋的特使赶到了建康并面见东晋孝武帝。
其实,一个月前,西燕王慕容冲率军进攻长安。秦国皇帝苻坚迷信“帝出五将久长得”谶语,把即将瓦解的长安城丢给太子苻宏,逃往五将山,结果被羌人姚苌遣将吴忠将其俘获。
留守长安的秦太子苻宏,面对长安粮荒,迅捷派特使带着国书夜以继日地赶往东晋建康以求庇护。
待秦太子特使呈上国书后,东晋孝武帝立即吩咐秦太子特使在馆驿里休息,等候复书。
孝武帝[待秦太子特使出工后,白]:皇弟,你来给文武百官
宣读秦太子宏之国书
吧!看它说些什么?
[示意公公把秦太子宏
之国书捧给会稽文孝
王]
公公[长声吆吆]:是!皇上。[将秦太子宏之国书捧给司马
道子]
[司马道子拆开一看,不禁惊住了。
司马道子[惊诧地]:皇上,这......这......全是纵式的秦
篆文体,这可是五百八十余年前才流行的啊!我大东晋继东汉以来,流行的可是汉隶文体啊!而且,其间竟然用了不少生僻、艰涩秦篆文字。这......这......
[将秦太子宏之国书交给身边文官轮流传阅一遍,个个摇头晃脑,没一人能全识得的]
孝武帝:谁能宣读秦太子宏之国书,有吗?[左右巡视一遍
朝堂之下。遗憾地]切,我大东晋国满天下竟没一
人能识得秦篆文书的?这定会受到秦太子宏之耻
笑。朕这个大东晋国之脸往哪儿搁?[大怒,
把大臣们个个骂了一番,一拂袖退入內殿去了]
[文武百官纷纷跪在朝堂之下,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过了一会儿,孝武帝派內侍传旨出來。
公公[长声吆吆]:皇上口谕,如果三天內无人读出秦太子宏
之国书,一律減俸一季。
旁白[男声]:
司马道子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适逢余姚公主因为陶渊明的事来找亲弟司马道子。余姚公主明白:解铃还需系铃人。秘书丞王国宝是和司马道子同穿一条裤子的人。她余姚公主要帮助陶渊明,就得找亲弟司马道子。在得知司马道子闷闷不乐的原委后,余姚公主就灵机一动,把陶渊明直接推荐给了司马道子。于是,司马道子急于接见了陶渊明。
陶渊明[笑了笑]:可惜,在下当时不在,要不然怎令司马大
人出此难堪......
司马道子[听口气,惊喜不已]:果真如三姐所言吗?真是
太彩了。请渊明兄明日一早
随本官面见皇兄。
[次日一早,天色还未大明,文武百官就纷纷临朝,在朝堂上依次班列。
公公[长声吆吆]:皇上驾到---!
众臣[纷纷跪下,山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孝武帝[坐定]:平身吧![众臣纷纷起身]列位臣工,昨日之
事,今天该给朕拿话来说了吧?
[众臣顿时鸦雀无声,个个埋下了头,暗下却东看西瞧。
司马道子[抢口]:报---!皇弟有本要奏。禀报皇上,皇弟
有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朋友,名叫陶渊明,
目下在北边塞朱序将军帐前任参军,要辨
识秦太子宏之国书,非此人不可。
众臣[吃惊。齐声]:陶渊明,就是诗名冠天下的边塞军人吗?
他可是都督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
史,屯兵洛阳的朱序将军的参军啊?
王国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陶渊明是谁?竟然还诗名冠
天下?而且,是朱序将军的
参军。
司马道子[抢口]:正是。前日,因代朱序将军催办粮草事宜,
陶参军进京师了。
众臣[齐声]:哦!
王国宝[疑惑地]:陶渊明进京师了?代朱序将军催办粮草事
宜?[恍然明白,一拍大脑,悔恨不已]
孝武帝:朕也曾读过他的诗歌,陶渊明竟然能识得秦篆文书
吗?[心中大喜]那就下诏命內待去召他上朝。
司马道子[抢口]:禀报皇上,陶参军就候在大门外廊听宣。
孝武帝[看看司马道子]:那就宣陶渊明觐见吧!
公公[长声吆吆]:宣!皇上口喻,陶渊明参军觐见。
[听见宣,陶渊明舒展了一下自己的心气,然后,整理一下衣衫,欣然启步。
陶渊明[跪拜]:小臣陶渊明参见皇上。
[孝武帝下细地窥视跪在朝堂下的陶渊明。
孝武帝:陶参军,这里有秦太子宏之国书一封,你可识得秦
篆?
陶渊明[朗声地]:启禀皇上,这二年在北边朱序将军帐前伺
候,小臣陶渊明略通秦篆。
孝武帝:那就把秦太子宏之国书递给陶参军吧!
公公[长声吆吆]:是!皇上。
[于是,公公双手捧着秦太子宏国书,送到陶渊明面前。
[陶渊明跪接秦太子宏之国书后,正欲朗读,却被孝武帝的声音打断。
孝武帝:陶参军,朕念在你久居北边塞,就站起身来宣读秦
太子宏之国书吧!
陶渊明[白]:这---!
孝武帝:朕恕你无罪,而且,陶参军,请你上前几步宣读吧!
[陶渊明站起身,上前几步,朗声地宣读起秦太子宏之国书来,并且,还把一些句子讲解给孝武帝听。孝武帝和满堂文武百官一边听,一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秦太子宏之国书的意思。
孝武帝:陶参军,秦太子宏称由于长安粮荒,无法长久坚
守,于是,他才派特使带着国书来到我大东晋国求
助,称其欲将带领家族数千人从长安城中突围南逃
我大东晋国以求庇护,是这意思吗?
陶渊明[朗声地]:启禀皇上,秦太子宏正是皇上的这个意
思。
孝武帝[又惊又喜]:哦,原来是这个意思。[转向]百官们各
自发表一下意见,商量如何应对秦太子
宏家族数千人的到来?
[不料,满朝文武百官都像极是泥塑木雕似的,人人哑口无言,王国宝更是忌妒得很,令孝武帝愁眉不展。
司马道子[又启奏]:启禀皇上,陶参军才能极好,一定有妙
策。
孝武帝[和颜悦色]:陶参军,你有何妙策可献予寡人?
[陶渊明对答如流,令满朝文武百官们钦佩不已,更令王国宝忌妒得要命,也令孝武帝满心欢喜,连连对陶渊明点头称是。
孝武帝[欢悦地]:今日得陶渊明,朕甚是称心。[对公公]就
在这金殿上摆了酒席,一体大宴文武百
官,也犒劳陶参军吧?
[听在金殿上摆酒席,文武百官人人称心。司马道子率先给行抱拳之礼,文武百官也从善如流。一时之间,陶渊明还礼应接不暇。
[酒席很快摆好了。文武百官们纷纷入席。孝武帝向陶渊明打手势,邀其坐在御座旁边,表示敬重于他。
[陶渊明应邀,大步流星地走向御座旁边正欲坐下,但是,陶渊明却站着,众览朝堂下。
[王国宝躲躲闪闪,开始回避陶渊明的目光,生怕被陶渊明认出。
[陶渊明寻找到王国宝,双目如柱一般地盯住王国宝,吓得王国宝赶紧一桩蹲下,被身旁四周文臣给挡住。
孝武帝[吃惊地]:陶参军,你像是在寻找什么人?朝堂下,
有你认识的人吗?
陶渊明[白]:启禀皇上,有。昨天,小臣陶渊明拜见秘书丞
大人时[手指王国宝],秘书丞大人见我两手空
空,竟然令其手下保镖欲将小臣打将出府。
孝武帝[一惊]:秘书丞,真有此等罪过吗?
王国宝[惊慌失措,匆忙站出]:皇上,您是知道的,这几天
臣偶感风寒,耳朵竟然有点悖[朝堂下
一声哄笑],陶参军来见时,臣没听
清门房的通报,所以......[暗暗示意
陶渊明放他一马]
司马道子[恨铁不成钢。轻声地]:秘书丞,这个时节,你惹
什么乱子?
孝武帝[白]:传朕口谕[示意公公],罚秘书丞俸禄,充纳今
日全部酒宴。
公公[长声吆吆]:皇上口谕,罚秘书丞俸禄,以充纳今日全
部酒宴消费。文武百官,尽情欢宴吧!
王国宝[痛心地,却连忙回禀]:臣王国宝感谢皇上深恩。[退
回班列]
孝武帝[向陶渊明]:陶参军,这事先搁一边儿去,你先坐下,
陪朕先喝几杯如何?
陶渊明[满心一笑。白]:启禀皇上,小臣陶渊明遵令[参拜
孝武帝后坐下]。
[文武百官因为和皇帝是第一次在朝堂上饮酒,都战战兢兢地怕失了礼节。只有陶渊明仍和平时一样畅饮,既不失礼仪,又喝得令孝武帝称心。
[很快,孝武帝喝得酩酊大醉,陶渊明也喝得醉熏熏的。
孝武帝[眯糊着眼,结结巴巴地]:陶参军,你......你......
你真是朕见过的的好饮者
啊![竖起大拇指点赞陶渊
明],朕都醉了,你竟然没
事儿一般。以后,就常来陪
朕痛饮如何?
陶渊明[醉眼朦胧]:启禀皇上,小臣陶渊明遵令。
孝武帝[示意陶渊明凑过儿去,轻声地]:明日,朕代陶参军
惩制秘书丞[斜看
王国宝和司马道
子一眼]岂敢耽误
朕的边关军机大
事。
陶渊明[轻言]:这......这......
孝武帝[一边起身,一边结巴着大声地]:今日就到这儿吧,
散了![对朝堂下
一挥手,然后,自
个跌跌撞撞地下
去。]
[众人慌忙行跪拜礼,山呼“万岁!”然后,醉态各异退朝。
[次日清晨,孝武帝临朝,文武百官早就侍立在两旁,秦太子特使也来了。但是,只有陶渊明因为昨晚喝醉了酒,这时候还睡着没起来临朝。司马道子也急得打鼎锅盖。
孝武帝[巡视朝堂下,问司马道子]:皇弟,陶参军怎么还没
来呢?
司马道子[白]:回禀皇上,皇弟也在纳闷中。
孝武帝[对秘书丞]:秘书丞,这事是不是又与你有关啊?
王国宝[站出班列,连声地]:回禀皇上,臣不敢有二犯。
孝武帝[一笑]:朕相信你了。不过,今天这事,朕就交给你
了,也算你对陶参军前天的事陪个不是。朕
令你快去快回,务必把陶参军尽快给朕请
来,不得有误。
王国宝[连声]:臣这就赔礼去,一定把陶参军请到位。[庚
即迅捷地出去]
[孝武帝命內侍取了一碗醒酒的酸魚羹来,亲手一边用象牙筷搅拌,一边用嘴吹着。一会儿功夫,王国宝气发气喘地走进来,身后跟着陶渊明。
陶渊明[跪拜]:启禀皇上,小臣陶渊明无礼啦!请皇上责罚。
[说话间,还两眼朦胧,脸上醉意浓重。叩
首震殿宇。]
孝武帝[欢笑道]:陶参军,昨天喝得很称朕心,恕你无罪。
把这碗醒酒的酸魚羹喝了吧!朕给你调试
温和了。[示意秘书丞王国宝端给陶渊明]
[见秘书丞王国宝小心翼翼地将酸魚羹端过来,陶渊明满面兴高采烈地笑着。见陶渊明满面兴高采烈地笑着,秘书丞王国宝就更加地小心翼翼。
王国宝:秘书丞王国宝这厢有礼了,请陶参军畅饮御赐酸魚
羹[说话结结巴巴,浑身战战兢兢......殊不知,
竟然双腿跪在陶渊明脚前]。
孝武帝[斜眼看司马道子。笑]:哈哈哈,秘书丞,别把朕赐
给陶参军的酸魚羹颠撒了
哦。哈哈哈......
[满朝文武百官都跟着哈哈哈大笑起来,对王国宝指指戳戳......
王国宝[赶忙转身跪向孝武帝]:启禀皇上,臣王国宝不敢[站
起。转身站向陶渊明]秘书
丞王国宝这厢有礼了,请陶
参军畅饮御赐酸魚羹。
陶渊明[白]:既然酸魚羹乃皇上所赐,参军陶渊明畅饮即是。
王国宝[连声地]:那是那是那是,军机大事,秘书丞岂敢拖
延。
陶渊明[接于手中,面向孝武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小臣陶
渊明谢谢皇上洪恩浩荡
[连连叩首,声震殿宇]
孝武帝[欢笑道]:哈哈哈......陶参军,你就喝吧!酸魚羹
不能太过凉了喝。
陶渊明[感激地]:是!小臣陶渊明这就喝了它。[一仰脖,
几大口就喝了。咕咕声回荡在整个朝堂]
[文武百官禁不住地“啧啧”称道陶渊明连喝个酸魚羹也那么香。
孝武帝[欢笑道]:哈哈哈......陶参军,一小碗酸魚羹有那
么香美吗?
陶渊明[一抹嘴]:启禀皇上,心情愉快了,喝苦连也甜。更
何况这酸魚羹是皇上所赐。
孝武帝[欢笑道]:哈哈哈......这个陶参军真有意思。[示
意公公]把秦太子宏之国书捧给陶参军
吧?
公公[长声吆吆]:是!皇上。
[陶渊明捧着秦太子宏之国书,高声地朗读了起来。秦太子特使想不到东晋竟然有人认得秦文,不禁大吃一惊,膛目结舌。
孝武帝:公公,在御座旁摆上七宝座,就让陶参军当殿起草
国书,回复秦太子宏之国书吧!
公公[长声吆吆]:是!皇上。
[很快,御座旁摆上了七宝座。
孝武帝:陶参军,你就在这儿[指指七宝座]当殿起草国书,
回复秦太子宏之国书吧!
陶渊明:是!小臣陶渊明遵命。[大步流星走向七宝座]
[陶渊明左手拂七宝座,右手举笔,毫不思索地就龙飞凤舞地写起来。只一会儿,陶渊明就把回复秦太子宏之国书写好了。
陶渊明[站起身,行礼]:启禀皇上,小臣陶渊明已写起了回
复秦太子的国书。
孝武帝:喏!这么快就写起了?把你的意思读给文武百官一
听吧!
陶渊明:是!小臣陶渊明遵命。[展开国书,宣读起来]
[文武百官听了人人佩服,孝武帝也非常高兴。他仍叫司马道子走到殿前,把国书赠送给秦太子特使。
[秦太子特使双手接过国书,看见陶渊明不竟然识得秦文,而且,孝武帝乃至文武百官都信任于陶渊明,非常惊奇,连连称赞。
秦太子特使:启禀大东晋国大皇帝,今天,秦使亲眼看到
大东晋国人才济济,我秦国太子宏欲带领家族
数千人投奔大东晋国的选择绝对没错。祝大东
晋国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孝武帝:秦太子宏率领家族数千人即将投奔大东晋而来,如
何安置,朕有一思量,一、秦太子宏及其随从品官
人员,暂留守于我大东晋朝廷待令;二、其余秦国
人员,可安置于江州柴桑河畔,江州柴桑河畔可是
我大东晋国的大同乐园,想必定能安居乐业,列位
文武百官以为如何?
众臣[山呼]:皇上英名,请皇上以此下旨。
秦太子特使:大东晋国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孝武帝[略思忖]:陶参军听令。
陶渊明:是!小臣陶渊明候旨。
孝武帝:江州柴桑河畔是陶参军的家乡。朕令陶参军率秦太
子宏所带入我大东晋国的数千百姓迁居柴桑河畔。
在一切处置停当后,陶参军再回朝廷复命。
陶渊明:是!小臣陶渊明一定让迁居柴桑河畔的数千秦人安
居乐业。只是......[一脸担忧]
孝武帝:哦,陶参军是担心北边塞所需粮草吧?[想想,转
身看看王国宝,又转过身]有了,朕令秘书丞王国宝明日起程,押运北边塞朱伺将军帐前,不得有误。
王国宝[连声应答]:是!
陶渊明[欢喜地高呼]:皇上英明![转头对王国宝得意地支
了一下下巴]
旁白[男声]:
数月后,秦太子苻宏果然带领家族数千人从长安城中突围出来,南投东晋,而且,由陶渊明把所属数千秦带到了东晋第一大同乐园的柴桑河畔,也就陶渊明故里安居。
从此,秦太子苻宏所带进大东晋国的数千秦人,世代定居于柴桑河畔,至今依然,此地有一高大凸起的山名“秦山”,因此得名。
然而,数千秦人在柴桑河畔的秦山一带安居下来之后,陶渊明竟然以北前线战事吃紧,没“回朝廷复命”,而是千里远再次奔赴了朱序帐前,忙他的参军之事。
这数千秦人在柴桑河畔安居下来之事,陶渊明后来在《桃花源诗并序》中言及,此处不叙。[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