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日乐事

(2011-07-11 23:21:41)
标签:

鲁迅

萧红

周作人

朱正

许钦文

杂谈

分类: 专栏短文

    前几日在古钱币网站发帖,回忆集币十几年来的“捡漏”故事,整理图片,从两枚龟鹤齐寿

大花钱开始。将手头有的清代及近人的钱币学著作翻阅一遍,拣出几条资料。连类所及,又读到

一些古人的相关诗文。事毕,忽然想起鲁迅兄弟都很喜爱这枚宋代的吉语钱,日记书信里多有提

及。而我和此钱,也是大有缘分。故而翻查了几本书,写成《周氏兄弟与龟鹤齐寿大钱》。

    家里周氏兄弟的书不少,《知堂回想录》中,资料尤其丰富。从楼下书库,又借来朱正先生

《一个人的呐喊》和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等。龟鹤一文轻轻松松写出来,又在阅读中发现,很

多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一一追个水落石出,是很有意思的。

    这就想到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的,鲁迅在病床上爱不离手的一张苏联彩色木

刻画。关于这幅画,由于萧红的名文,很多人都谈论或提及过,而且各有发挥。不过就我读到的

而言,多是望文生义,结论虽然颇具哲理,似乎言之凿凿,可惜只是向壁虚构。

    红楼梦的研究和考证,历来鬼力乱神者甚多,媒体造势,大众追捧,遂有甚嚣尘上之势。真

正严肃的学术,反而不被重视。鲁学方面,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也不少。别有用心的贬低和拔

高,至今不能杜绝。做学问,肯认真读原著的不多,一心造大文,出新论,扶摇直上,动辄哲学

思想,精神境界。但根基若无,大厦却如何安放呢。

    孙郁先生著有《鲁迅藏画录》,其中有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资料。周末去中文书最多的法拉

盛图书分馆,借到以下各书:

    朱正等:鲁迅史料考证;

    永在的温情-文化名人忆鲁迅;

    孙氏兄弟谈鲁迅;

    在老虎尾巴的鲁迅先生-许钦文忆鲁迅全编;

    海外回响-国际友人忆鲁迅;

    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朱正:鲁迅图传;

    萧红:感情碎片(文选)

    新版鲁迅全集数册。

    还有一些通俗著作,如蔡登山的《鲁迅爱过的人》,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就在

图书馆大略翻了翻。《鲁迅堂叔周冠五回忆鲁迅全编》,尚未读过,馆藏书中是有的,但架上

找不到。另外,和鲁迅有过来往的一些女性,如许羡苏俞芳等,也有回忆文字,图书馆没有。

女性的回忆,有不同的视点,在生活细节上,最能提供别处没有的资料。

    一个多星期里天天读这些书,感觉还是许寿裳,孙伏园,许钦文这些当年的老朋友和学生

写得最好。郁达夫,萧红,高长虹,曹白等,虽然留下的文字不多,却都写得真切,是贴近人

物来写的。这些书读完,关注点集中在一件事上,自然收获极大,自以为对鲁迅先生在某些事

情上,在某个时期的心情,是能够理解的。虽然说出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类似可以在法庭上

得到采用的证据,但距离真相,相信虽不中亦不远。

    于是作“鲁迅和风中女人图”一文。

    许杰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鲁迅《唐宋传奇集》的序言,结尾加上“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

余在广州”那一段话,人所共知是讽刺高长虹的。但石一歌在文革后期的文章中,说鲁迅“短

短数语,洋溢着独立于险恶环境中的凛然之气,表达了对敌人极度的蔑视,形象地概括了‘四

一五’以后他在广州的生活背景和战斗风貌。”殊不知所谓大夜,所谓黑暗,借用高长虹的比
喻,正是鲁迅自指。因为高长虹是把自己比作太阳,把许广平比作月亮的。只不过很“不幸”

的,月亮没有投入太阳的怀抱,却甘心被黑暗吞噬了。

    类似石一歌的文章,今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多了,而且知识的欠缺,曲解的不择手段,

较之石一歌更有过之——当然,这里说的已不是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

    常觉得写读书随笔一类的文章,很大的乐趣,在抽丝剥茧,由一个很小的细节,去推知人

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细微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与侦探小说中的推理破案毫无二致。有时候,是

凭直觉先有一个假设的结论,以后去寻找证据,加以证明;有时候,是莫名所以,心中好奇,

于是四方冥搜,为自己解答困惑。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也不管所得答案为何,阅读好比侦探的

查访,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经过互证,经过依照常理的分析,假象被剔除,误导被否定

,在纷纭杂乱中逐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只要不辞辛苦,总有所得。

 

2011年7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