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日乐事
(2011-07-11 23:21:41)
标签:
鲁迅萧红周作人朱正许钦文杂谈 |
分类: 专栏短文 |
大花钱开始。将手头有的清代及近人的钱币学著作翻阅一遍,拣出几条资料。连类所及,又读到
一些古人的相关诗文。事毕,忽然想起鲁迅兄弟都很喜爱这枚宋代的吉语钱,日记书信里多有提
及。而我和此钱,也是大有缘分。故而翻查了几本书,写成《周氏兄弟与龟鹤齐寿大钱》。
《一个人的呐喊》和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等。龟鹤一文轻轻松松写出来,又在阅读中发现,很
多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一一追个水落石出,是很有意思的。
刻画。关于这幅画,由于萧红的名文,很多人都谈论或提及过,而且各有发挥。不过就我读到的
而言,多是望文生义,结论虽然颇具哲理,似乎言之凿凿,可惜只是向壁虚构。
正严肃的学术,反而不被重视。鲁学方面,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也不少。别有用心的贬低和拔
高,至今不能杜绝。做学问,肯认真读原著的不多,一心造大文,出新论,扶摇直上,动辄哲学
思想,精神境界。但根基若无,大厦却如何安放呢。
盛图书分馆,借到以下各书:
图书馆大略翻了翻。《鲁迅堂叔周冠五回忆鲁迅全编》,尚未读过,馆藏书中是有的,但架上
找不到。另外,和鲁迅有过来往的一些女性,如许羡苏俞芳等,也有回忆文字,图书馆没有。
女性的回忆,有不同的视点,在生活细节上,最能提供别处没有的资料。
写得最好。郁达夫,萧红,高长虹,曹白等,虽然留下的文字不多,却都写得真切,是贴近人
物来写的。这些书读完,关注点集中在一件事上,自然收获极大,自以为对鲁迅先生在某些事
情上,在某个时期的心情,是能够理解的。虽然说出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类似可以在法庭上
得到采用的证据,但距离真相,相信虽不中亦不远。
余在广州”那一段话,人所共知是讽刺高长虹的。但石一歌在文革后期的文章中,说鲁迅“短
短数语,洋溢着独立于险恶环境中的凛然之气,表达了对敌人极度的蔑视,形象地概括了‘四
一五’以后他在广州的生活背景和战斗风貌。”殊不知所谓大夜,所谓黑暗,借用高长虹的比
喻,正是鲁迅自指。因为高长虹是把自己比作太阳,把许广平比作月亮的。只不过很“不幸”
的,月亮没有投入太阳的怀抱,却甘心被黑暗吞噬了。
较之石一歌更有过之——当然,这里说的已不是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
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细微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与侦探小说中的推理破案毫无二致。有时候,是
凭直觉先有一个假设的结论,以后去寻找证据,加以证明;有时候,是莫名所以,心中好奇,
于是四方冥搜,为自己解答困惑。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也不管所得答案为何,阅读好比侦探的
查访,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经过互证,经过依照常理的分析,假象被剔除,误导被否定
,在纷纭杂乱中逐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只要不辞辛苦,总有所得。
2011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