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本旧书
(2009-09-16 04:00:32)
标签:
旧书刘师培中国书店太平天国印书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的差不多。由于家里乱,书堆放在壁橱里,找起来还不如在图书馆的架子上方便。年前把《
管锥编》带到纽约,发现全套书竟然是在旧书店凑的。最先买的是第四册,书上记着“八四
年一月于宣武门”,书背有“中国书店”的印章,上写“残书”,价格是四毛钱。另外三册
,却是两年后在淮南田家庵买的,时间是三月十二日。书后有特价章,没标价格。但我记得
那次书店清仓,全部二或三折。一些平时不会买的书,贪便宜,也买了。同去执教的小徐,
学哲学的,买书读书比我还疯,硬是把一堆中国通史资料汇编和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塞
到我手上,一定要我买下。七九年中华书局一版一刷的《管锥编》,四册,每册定价都是一
块多钱,打二折,两三毛钱而已。
一家,好比如今的央视,绝对权威,别无选择。我上班在复外大街,西单近,没有书店。往
北,西四有一家,却是体育书店,只有找围棋棋谱时会去。宣武门有一家中国书店,因为方
便,去得最多。离开北京前那两年,逛旧书店比逛王府井更着迷,倒不完全是钱的问题,在
旧书店翻书有时下流行的“淘宝”的感觉。说来奇怪,成套的书,如果四五册齐全,一次买
回,反而觉得不如慢慢凑齐有意思。隔得时间长点,在不同的旧书店,不同的场合凑齐,那
就更好。不成套的书便宜得如同白送,因此又买了不少有可能永远不会看的书。
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只得两册。《陈与义集》如今书店里就放着,有些日子了,不想拿
。想着国内那册耍单的,整套的买了,它不就废了吗?
如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带插图和鲁迅的序;还有一本薄薄的《福尔摩斯的符号学》,
粗陋一如油印,内容也幼稚,可是,毕竟和大侦探有关啊。
分,尽摆些笔墨纸砚和工艺品,很久都懒得进去。后来因为找“中央日报”看,进去了,里面
的人很客气,听说想看报,不要钱,白送。那时中央日报的副刊常有国内作家的文章,我听朋
友介绍,说它稿费特别高,起了贪心。后来的两年,一口气在那里发了十几二十篇文章,稿费
果然好。有一篇长的,八千字,得了四百美元。
体贴入微,至今感念,不能忘怀。
科的《玫瑰的名字》。但最让我惊喜的书,却是一套印刷得不能再粗糙的汪康年的《庄谐选录
》。出版社叫“新文丰”。书是影印,纸张像传说中的马粪纸,也许就是。影印逼真到什么程
度?连底本书上原有者的勾圈和画线都照印不误,还有那些污痕。
。有一家,店主人像是北京来的,店也是普通的店,却在店门外楼梯口摆了一个小书柜,收购
旧书倒卖。我看到不少八十年代初流行的小说和报告文学,觉得挺亲切。在这家礼品店存在的
大概两年时间里,我买过三本书,一本西班牙小说选,是译者题赠给一位朋友的。买了,准备
拿给他看,取笑一番。另外两本,绝对好书。博尔赫斯的《想象的动物》,台湾出的。还有文
革前国内出的《太平天国印书》,上下两册。其中洪秀全那些装神弄鬼的打油诗,让我好几天
笑破肚皮。
师培中古文学论集》。这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的,封面设计极为简朴,好在内页
还清爽。书脊文字肥嘟嘟嘟地挤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楚。难怪藏了这么久,居然不为人知。
的书,怕是很难了。以前读过的,只觉得鲁迅和王瑶好。贺昌群的一种,也有印象。原书定价
13元7,对我来说,仅其中一篇八页纸的“南北文学不同论”,就值得花几倍的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