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现代教育之路——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袁爱

(2009-05-26 11:08:27)
标签:

文章

探索现代教育之路

                 ——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袁爱俊

                                              房涛、冯扬

袁爱俊,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1年参加工作,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分校中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学校创建于1917年,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

袁爱俊,2000年走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的岗位,在传承实验中学“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教育价值观下她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现代教育的新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悠久的历史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无疑成为她进步教育“实验”最坚实的基础;而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则成为她的教育追求和实验中学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德育、体育双管齐下育学生

袁爱俊确实是那种适合做校长的人。她沉稳、威严又不失亲切,言语间充满自信,自有一种大家气度。她是个大胆的探索者,更是位实干家,不管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还是改革体育教学,进行“体教结合”的探索,她总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

早在1983年,袁爱俊刚刚进入实验中学工作时,学校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德育工作的改革探索,并逐渐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体系。在袁爱俊担任校长的这几年来,学校又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对德育活动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刚升入实验中学初一和高一新生,要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初一学生参加“迈好中学第一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高一年级则组织拜师仪式、校史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诠释、高中学习介绍、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文学作品中描写过的成人礼也出现在高中学生的生活中: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这一天,高三年级师生及家长举行庄严的“成人冠礼仪式”。

袁爱俊还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百灵之声”合唱节、电影课堂以及科技活动等等。实验的“专家讲堂”,迎来了多位国外的大学校长和教授以及很多国内著名学者,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这些活动都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袁校长希望学校的德育是“真诚的,有力量、有魅力的”。

早在1987年《蒙学读本》中就提到了“德智体”的概念。今天,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体育的位置在哪里?体育之于教育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这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袁爱俊校长及时地给出了答案:把体育纳入到德育的轨道,让体育本质的功能服务健康的人生。如何将体育更好地纳入教育的体系中,成为袁爱俊校长探索的新方向。

在探索的过程中,实验中学的体育成绩开始有了令人惊叹的提高。2005年6月,实验中学游泳队代表中国参加在法国举行的“欧洲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最终摘得32块金牌中的28块,并捧得含金量最高的男女团体赛冠军杯,成为我国参加该项赛事以来成绩最好的一次。2007年2月,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12-17岁年龄组)在南宁举行,北京队共获得16枚金牌,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而这些金牌中的12枚就是由实验中学游泳队的参赛选手取得的。学校的女子排球队、田径队和游泳队的队员全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我们不能保证实验中学运动队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但他们走在学校为他们开辟的道路上,就会更接近成功。我们希望他们都有好的发展,即使不从事专业的运动项目照样可以很好地生存。”这是袁校长的博爱,更是一种胸怀。

传统、现代双重文化办教育

具有九十年历史的实验中学一直秉承着优良的传统文化。但袁爱俊认为,仅仅以传统文化为傲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新世纪里让更多的人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而骄傲。”

许多实验中学的学生对学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节”记忆深刻。2005年12月27日,全校师生都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服饰,校园里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400名初一学生齐声诵读《弟子规》后,大型的盛装游行在实验中学的校园里举行——这样的节日让学生们把自己对传统文化要素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表现出来,他们的创造潜力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激发。

除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节活动,学校还组织唐诗、宋词朗诵会,利用假期进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学习,组织“我眼中的春节活动”等各种综合活动。2004年和2006年,学校连续承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遗产国际青年论坛”,并通过此论坛在中国各遗产地启动了“世界遗产与年轻人”教育项目。

袁爱俊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袁校长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化方面的专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种子,让学生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成为保护、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

站在中国基础教育前沿的袁爱俊提倡传统却不保守,她一直认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与世界接轨。现代化的教育是面向世界的教育,是与世界相通的教育。

袁爱俊就任校长之后,坚持贯彻教育应该面向世界的方针,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还与许多国外著名中学和中学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除了中学、学校还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法国UT技术大学等一些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共同培养项目,这些大学还以对学生极其优厚的条件与实验中学开展了招生合作。三年来实验中学有近68名优秀学生免试进入多伦多大学就读,近五年有42名学生走进法国UT技术大学,与法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实验中学的优秀学生在当地产生良好的影响,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重视。

袁爱俊校长曾两次作为全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的唯一代表,出席美国蓝带优质学校组织的“蓝带会议”。实验中学的学生也多次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队,参加每年3月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办的“联合国国际学校年会”。

在输送学生和教师到国外学习、考察进修的同时,袁校长也没有忘记积极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自2000年至今,实验中学以其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到学校参观访问,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名校教授、商界巨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曾到校演讲。

所有这些,都说明社会对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在教育界的地位的认同,也说明了袁爱俊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广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物质的现代化学校,是我们的目标”,袁爱俊如是说。

教育目标  建国际一流学校

有人说“校长于学校的影响归根到底是思想的引领”,袁爱俊则认为“一个学校的文化会培养出适合这片土壤的校长”。可见,学校与校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仅如此,校长还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之望。再好的教育方针、再美的教育理想,都需要校长的引领以及整个教育团队的执行。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优秀学校的基础。一所优秀学校一定是学校品质和教师品格相得益彰的学校。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就生活着这样一支令所有校长羡慕的高素质、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当实验中学为社会提供着人音质教育之际,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奉献之时。

在过去的九十年里,实验中学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铸就了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坚韧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在2007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建校九十周年的庆典上,站在新的起点,校长袁爱俊将未来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创建国际一流学校”。

她说:“学校文化是学校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共同创造和传递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他们共有和共享的财富和信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积淀、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这才是一所学校最鲜明的旗帜和最持久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业已定型的历史积淀,还应是动态的具有超越的活力。”

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实验中学正是拥有了“超越的活力”,才具备放眼世界的自信。

一所学校的成功未必代表中国现代教育的成功;但她既有成功之处,便可能成为他人的典范。对于校长袁爱俊来说,肩负着教育的责任,为了教育的理想,她将带领着实验继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走去。工作不息,思考不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