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地粉彩是雍正朝在康熙墨地五彩及墨地素三彩的基础上创烧的新品种,它同属于墨地彩瓷类。墨地粉彩与五彩、素三彩不同,它比上述两种彩瓷更注重利用粉彩色泽上的优势与特点来给陶瓷的图案装饰增添艺术氛围。
图为乾隆御窑厂生产的墨地粉彩花卉纹碗。此碗形制规规整,制作精良。里施白釉,碗外壁的墨色地子上用粉彩描绘出各式花卉。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纹饰布局疏朗,是乾隆墨地粉彩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雍正墨地粉彩梅雀纹胆瓶)
乾隆墨地粉彩与雍正墨地粉彩在图案的设计与绘画技法存在明显的差距。乾隆墨地粉彩在表现花卉的处理上常常以变体花卉为多,尤其是它对枝叶的处理与前后朝都有所不同,形态夸张是它特有的绘画风格。雍正墨地粉彩的绘画则较为因循守旧,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写实性强是它的主流趋势。(见二图)
墨地粉彩与其他墨地彩瓷一样,是皇室在重大礼仪场合使用的特殊用具,清代各朝对生产这类的瓷器有着极严格的规定,除禁止民窑生产和使用外,非如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是绝对不能使用的。由于严格的典章制度的限制,这类产品的生产数量有限,制作成本也普遍髙过其他彩瓷,特殊的用途也决定了墨地粉彩瓷在清代陶瓷中的历史地位。
墨地粉彩和其他墨地彩瓷一样在国内存世量不多,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国列强的掠夺和宫中太监、侍女及皇室成员偷盗后卖出所致。应当指出的是:墨地彩瓷既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集中体现,也迎合了西方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墨地彩瓷绝大多数现身于欧美各国,除了国内出现的败家子们的恶作剧外,美学、艺术上的需求也是导致此类陶瓷流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