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当听到这首传唱已久的儿歌,人们就会联想起春天里那美丽的景色。以春天的自然界场景作装饰主题始于唐代,而用于美化陶瓷则是从晚唐五代时的长沙窑和邛窑开始的,此后,作为古陶瓷的主要装饰题材之一,被历朝历代延续传承了下来。
图为康熙时民窑生产的青花花鸟纹盘。此盘的装饰图案以春天里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场景为敍事对象,画面中绽放的花卉和风中摇曳的翠竹在山石的衬托下显示出勃勃生机,盛开的花朵引来了从远处归来的燕子。整个画面构图简练,绘画笔法细致,纹饰布局疏密有致。该瓷画以传统的中国写意画结合版画的绘画技法,将春天里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形态描绘得生动传神,使画作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花鸟画的终极目标是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自唐代以来人们对于这种创作理念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绘画作品,它不但表现出大自然的景观,还重在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唐.杜审言《渡湘江》中云:“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就是利用花鸟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而明代袁宏道所著《狂言读卓吾诗》则曰:“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自已的情怀。所以,花鸟画不仅仅是用于一种装饰,从某种意义上说,花鸟画蕴含着更多的文化内涵。
花鸟画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产品,其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画作所表达的情趣志向,是反映人们对社会现实爱与恨情感渲泄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明代朱聋的花鸟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当我们今天在欣赏古代花鸟瓷画时,也应当将自已置身于那个社会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