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石花鸟是古陶瓷中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不同时期的洞石花鸟瓷画的创作均受到不同画泒大师的深刻影响,因而这类题材往往在时代风格上无不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雍正瓷也不例外。
图为雍正时“官古户”生产的“官古瓷”粉彩洞石花鸟纹盘。此盘胎质坚硬细腻,釉色白似胜雪。盘中用粉彩和料彩分别描绘出牡丹、锦鸡、兰草与洞石等构成主题装饰。此盘的绘画笔法自然流畅,图案清新雅致,纹饰布局疏朗,色彩运用注重浓淡结合。整个画作营建出一种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
雍正洞石花鸟纹的绘画非常有特色,工绝殊常为清代粉彩之冠。受绘画大师徐熙和恽寿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均采用没骨画技法来创作完成瓷画作品。《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于误蝇欲拂。”雍正粉彩洞石花鸟画的构图与立意别致清新,没骨一画尤为精妙,图案令人赏心悦目,视觉艺术效果极佳。
“官古户”是指清代民窑中工艺制作、绘画水平和烧瓷技术最好的窑户,自明代嘉靖年正式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后出现的产物。“官搭民烧”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唐代,中国各地瓷窑中如邢窑、越窑、洪州窑、寿州窑以及宋代的耀州窑、建窑、汝窑、钧窑、定窑、龙泉窑、哥窑等,都曾因“有命则供”的原因而为皇家烧造髙档用瓷,除南宋官窑为唯一文献确认的朝廷垄断的瓷窑外,上列唐宋时名窑的所谓“官窑或贡瓷”的属性实则皆为“官搭民烧”的范畴。
明代嘉靖因为需求量激增,御窑厂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部分生产任务下派给技术最全面的民窑窑户,并由户部专拨银两,宫廷事先根据器物造型绘画小样交由“官古户”制作,其产品的筛选也由御窑厂督陶官负责监管验收。根据古文献记载,“官古户”生产的“官古瓷”因特许可署官铭而“可充官用”,因而自明嘉靖时起直至整个清代的所谓御窑厂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官古户”生产的。明代嘉靖年间形成的“官搭民烧”制度也一直延袭了下来。
清代早期是继御窑厂瓷之后“官古户”生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除部分沿袭使用官铭外,“奇石宝鼎之珍”等铭文瓷质量上乘的作品多出自“官古户”作坊,其中有的虽未署官铭,但无论其制瓷工艺、造型、绘画等均与御窑厂瓷难分伯仲。“官古瓷”尽管署有官铭,但未必都能入选皇室使用,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为皇帝赏赐有功之臣或作国礼馈赠给各国来朝的使者所用的。
综上所述,“官搭民烧”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必然产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官古户”的应运而生为中国陶瓷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温这段不被人知的历史,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各时期所谓“官窑”的窑场性质及“官搭民烧”制度形成的起源有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