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去过云南,云南的气候和风土与黑龙江是截然不同。早听说云南小吃“过桥米线”很有名,到了云南才知道,还有一种“大吃”:蘑菇,云南人称“菌子(读去声:郡子)”,是云南非常有名的特产。
初到昆明的当天晚上,步行到市中心,很随意的进了一家饭店,点了“牛肝菌”、“粉蒸肉”和“豆黄”,据服务员说都是云南特色菜。
云南的“菌子”和东北的“蘑菇”同属“蘑菇”其实有很大不同。从丽江回到昆明,第二天就要回家了,我们决定中午和晚上都去吃“菌子”。说来也巧,上午和导游侃了半天“吃”,她告诉我们:我们住的楚天饭店对面的“关兴街”就是昆明有名的“酒店一条街”。实地一考察,果然不差:三、四个街区两旁的饭店全是“主打”蘑菇。
中午找了一家叫“雲座”,点了一个“干红椒煸牛肝菌”,一个“清炒青头菌”,都是蘑菇。说起牛肝菌,还是我以前去四川时卖的菌干带回家,那是第一次吃牛肝菌,感觉很有特点,以后哈尔滨的商店也有卖了,就经常吃了。可这次是鲜的,口感和味道都和干品不同,还有和我们在哈尔滨的“小背篓”吃蘑菇的感觉也不一样:清香脆嫩滑爽,没吃够。还点了一个酸辣味儿的牛肉片儿和粉丝,牛肉非常嫩,连不怎么喜欢牛肉的老山羊也很爱吃,可是它的菜名很绕口,当时反复看了几次,可现在还是想不起来了,好像是什么“牛酸粉真”之类的。
下午去了圆通寺,又回到“酒店一条街”,这回想喝汤了,找了一家专做蘑菇汤锅的店,一大锅有香菇和药材的鸡汤锅底,再点几种蘑菇:当然,一定要有情有独钟的“牛肝菌”,服务员还推荐了“老人头”和“北风菌”。“牛肝菌”上来之后,吓了我一跳:原来鲜的牛肝菌,菌伞是深绿色的。锅开了以后,服务员先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汤,然后把“老人头”和“北风菌”下在锅里,说5分钟后可以吃,等把这两种吃完以后,服务员才把牛肝菌下在锅里,并特别嘱咐我们15分钟内不可以用筷子搅动,也不能吃锅里的东西,原来是要用热度来分解牛肝菌的毒素。乖乖。我们两个人居然吃了一大锅汤,而且是越喝越鲜!
据说,云南的鲜蘑也只有夏季才有,其他季节只有冷冻的,看来我们还是很有口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