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醉往事 之 十八般武艺于一身

(2009-08-16 21:35:54)
标签:

麻醉医生

麻醉监护

血压计

听诊器

氧饱和

李敏学

健康

分类: 职业生涯

说起麻醉学的进步,还真有“恍如隔世”之感。不说别的,就说说麻醉监护,二十五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二十几年前我刚做麻醉医生的时候,麻醉监护设备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麻醉医生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是靠一只听诊器和一个立式血压计,还有靠手指触摸动脉来感觉脉搏的强弱。麻醉医生往往是听诊器的耳件戴在耳朵上,为的是随时可以听血压;左手放在呼吸囊上,每分钟为病人人工呼吸12-18次;右手握着血压计的小气囊,每3-5分钟要用立式血压计侧量血压一次,如果是危重病人可能要每分钟都要测或者不断的测;右手在测量血压的间歇时间,要调整静点的滴数,还要记录麻醉单,也就是麻醉病历;如果病人血压过低用血压计测不到,就只能用触诊大动脉是否有搏动的办法来判断病人是血压过低还是心跳骤停……。可以说对于病人的监护,全靠麻醉医生的“十八般武艺”。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随着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开始出现电子血压计。那时,进口的仪器是很贵的,医院买了几台国产的电子血压计,好像是江苏的一家工厂生产的,测出血压后会显示几个数字,还可以设定一个正常值范围,高于或低于正常值会有很吵的报警声,大家觉得很兴奋,觉得上了个台阶。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学习班,讲课的老师呼吁应该把脉搏氧饱和度作为麻醉监护中最基本的检测指标,对于保护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记得那次学习班上有一位老师是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的主任李敏学,她还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如果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你会怎么办?那时候我们科室的条件还很差,也很少有那么大年龄的患者,于是我回答说:那我就动员他不要手术了,李敏学说这不是个好办法,我来告诉你们怎样做……。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至今想起都会感觉很惭愧,当然了,后来技术不断提高是一个方面,麻醉监护设备的引进也让我们麻醉医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我们不再只凭经验来判断病情,同时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手术和麻醉安全。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大概是86、87年前后,科室进了一台日本产“三荣”牌麻醉监护仪,可以做心电,也可以做血管内测压,那时我留下了很多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并抢救的资料,也做了很多动脉压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后来科室的监护设备越来越好了,普及了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动态心电的监测,也可以做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麻醉气体的监测、肌松的监测……。现在,如果单单从年龄的因素来讲。七十岁的病人的手术,对于绝大多数麻醉医生来说都不是问题了,没有一个麻醉医生会认为他很老。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前几天大家聚会,一位主任说他们现在训练初年麻醉医生的一个方法是让他们“回到过去”:用立式血压计和听诊器来监护病人,以训练他们的基本功。我想,让新的一代麻醉医生体验一下当年的情形,有一点“忆苦思甜”的意思。其实,时代变了,物是人非。年轻的医生们应该接受更新的东西,掌握更复杂的技术,来承担起更重的担子,这才是时代前进的动力。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