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手术结束很晚,已经快晚上8点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麻醉医生大明来找我让我去她的术间看看。一路走一路问了一下情况: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在门诊检查的时候,发现直肠处破损,已造成全身广泛皮下气肿,紧急做剖腹探查术及直肠修补术。给病人全麻时有困难气道,反复4次才插管成功。手术倒比较简单,手术后病人也很快清醒,对指令反应正确,呼吸恢复看起来也比较好,吸纯氧时血氧饱和度95%以上,但吸空气时就只能达到88%左右。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纵隔气肿?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http://congmingji.bokee.com/
到了手术间,我马上检查病人的颈部,发现老人的颈部较粗,皮肤松软,“握雪感”明显。(解释一下:当有气体进入人体软组织中,会分布在组织中间,如果用手按压后气体可在组织间移动,按压的人会感觉到有用手紧握“雪团”似的“咯吱咯吱”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握雪感”,是判断组织气肿的特异性标志。)这个体征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因为颈部是纵隔的延续,而且颈部和纵隔的疏松结缔组织比较丰富,更容易积气,气体在纵隔内堆积,会造成心脏、大血管的压迫症状,另外也可能造成肺组织的破裂,当然就可以解释病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了。和手术医生沟通以后,考虑到在手术室内马上拍片的设备条件不够、病人刚做完手术且呼吸困难又不宜搬动、现在拔管指征还不太够、手术前有气管插管困难如果盲目拔管后再插管会对病人造成更大伤害、选择立即气管切开也不太合适、现在病人对导管反应很小可以耐受,于是决定先带口腔插管送ICU,合适的时候做影像学检查。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http://congmingji.bokee.com/
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当班医生为病人镇静,目的是减轻她气管插管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在第二天一早送去做了CT。CT显示,病人的确有纵隔气肿并有少量气胸,病房请呼吸内科和放射线医生会了诊,也找了我去。在讨论气胸原因的时候有一位老教授发言,认为纵隔气肿和气胸不能用一元论解释,他们认为气胸可能是病人原来有肺大泡并在麻醉中破裂。出于礼貌,我也没有提出反驳意见,反正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吧,我只是笑笑说:不会那么巧合吧?我认为,病人的术前胸片上并没有发现肺大泡;病人虽然有气管插管困难但并没有造成气胸的原因;病人是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纵隔组织疏松,大量气体突然进入纵隔时有可能引起壁层胸膜的损伤使部分气体进入胸腔。所以气胸与纵隔气肿的原因应该用“一元论”解释。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http://congmingji.bokee.com/
讨论结束后,我立即去仔仔细细的查了关于“纵隔气肿”的资料,对这个知识再进一步充实巩固。在临床实践中,会不断遇到老问题和新问题,有时也会“模糊”和“叫不准”,因此,医生的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吸收消化知识,不断探索的职业。
http://blog.sina.com.cn/congmingji001
http://congmingji.bokee.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