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2015-07-08 21:45:05)
标签:

比凡希

中醫藥膳

廣枩

養生

annaliza

分类: 藥膳養生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昨天小暑,廣東人會在大暑、小暑兩天煲冬瓜湯去世解暑。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們這一代既不會捕魚、也不會種田,所以氣節養生的知識很模糊,即使小時候老人家說過的民間智慧,大部分都忘記。還好我們廣東人,一代傳一代的老火湯沒有因為社會發展改變,所以到底小暑、大暑如何養生,也許我們都不知道,但什麼時候喝什麼湯、什麼體質喝什麼湯,這些知識就像植入DNA一代傳一代下去。


冬瓜去濕湯,是大、小暑當天,家家戶戶都會煲的一道湯水。


早幾年學習中醫針灸,學到皮毛的中醫運氣學,按時節調理身體。小暑就是出梅、入伏的時候,天氣開始炎熱;大暑則是中伏天前後,一年中最熱、氣溫最高,今年2015的大暑正與中伏同一天。炎夏伏天喝這樣的湯水,喝進去非常舒服,汗流太多覺得喝多再多水還是口渴,喝冷飲肚子不舒服的話,冬瓜湯最好不過。


冬瓜去濕湯:


材料:冬瓜2斤,豬脊骨1斤,扁豆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燈心草一排、蓮蓬兩個、蜜棗4顆、薑兩片


作法:

1)豬脊骨洗淨,飛水;冬瓜洗淨,連皮與籽切厚件;扁豆、赤小豆、薏米、燈心草、蓮篷、蜜棗沖洗,浸透。

2)水6升,把所有材料冷水放入,煮開水後轉成慢火煲兩小時,水剩下2/3,下鹽調味可飲用。



療效:


冬瓜:   

味甘、淡,性涼,入肺、大腸、膀胱經,能利水消腫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豬脊骨:    

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能滋陰潤燥,豬脊骨帶有骨髓,豬骨髓味甘,性寒,入腎經,能補精髓、益腎陰,補腎陰不足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扁豆:

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健脾化濕,用於脾虛濕阻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入心、小腸經,能利水消腫


薏米:

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利水止瀉,清熱排膿,除痺


燈心草:

味甘、淡,性微寒,入心、肺、小腸經,清心火,利小便


蓮篷:

味苦澀,性溫,入肝經,消瘀散血、去濕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廣東人湯水養生,我們在大、小暑飲用以去濕解暑飲用。或許因為地區不同,選用材料稍微有所不同,比如有荷塘地區會加入蓮篷、荷葉、燈心草;有的喜歡加入豬肉豬骨熬湯,有的則不加肉類煲成茶飲。廣東老火湯的特色與中藥不同之處,就是在材料方面沒有特別嚴格要求,取當中療效、喜愛習慣與口味為主。


藥膳湯 VS 藥分別:


以這個冬瓜去濕湯為例,一定需要的材料就是冬瓜,佐料是扁豆、赤小豆、薏米,因為冬瓜去濕湯的材料裡,冬瓜、燈心草、蓮蓬、荷葉都是味淡沒味道的,能夠提味就是豆類與豬骨。家中有人不喜歡赤小豆的味道可以不放。能買到加進去的材料是燈心草、蓮蓬、荷葉,燈心草、蓮蓬、荷葉都是味淡,所以配進去味道能配搭過來。

香薰藥膳養生:冬瓜去濕湯 


老火湯秘訣:


昨天小馬姐作客,她說在家裡也試過煲這個冬瓜湯,材料也不少,但為何味道不及我煲的氣味濃郁。


火候是一大關鍵,廣東人煲湯用文武火,武火是太火,水煮滾;文火是小火,但這個小火煮的水也需要煮開。至於怎樣才算火喉到位?一般湯煲一個半小時,煲好水份蒸發1/3;昨天這個冬瓜湯,我想要濃郁一點煲上兩小時,水份也是蒸發1/3,掌握火候就是一煲好湯。有的人說喝湯有嘌呤喝得有痛風,這是誤會了老火湯的作法,以為都要煲上3、4小時以上,只要不超過兩小時的湯都不怕有高嘌呤的問題。


第二個秘訣,就是加了蜜棗與薑片。蜜棗能夠提起鮮味,不是每個湯都加蜜棗,紅棗、枸杞、無花果都有這樣的效果。如果去過價格比較高、由廣府大廚主理的粵菜飯店,你點燉湯喝,不論是平價的菜乾豬肺湯,還是高價的冬蟲草海味燉湯,都必定加入薑片、陳皮這些寶貝,簡簡單單兩片薑,就看出你是看門路還是看熱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