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约翰.列农没有遇到大野洋子

标签:
列农大野洋子庞凤仪甲壳虫原创情感 |
分类: 多情善感 |
如果约翰.列农没有遇到大野洋子,
也许他就不会和辛西里娅离婚;
甲壳虫就不会那么早就分崩离析;
列农就不会跟随洋子住到纽约;
查普曼也许就不会将刺杀的目标盯向他……
也许他还是仍然活在千万人眼前的摇滚巨星;
继续着他毒品、酒精与性混合的生活;
在迟暮的时候也许还会与保罗一样打起了昂贵的离婚官司……
但是,他遇到了大野洋子,那个真正走进他灵魂的女人,一个因与列农的关系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无名艺术家。
洋子与他的化学反应在于她不是他的歌迷,她对列农没有盲目的崇拜和小心翼翼的迎合,她与他有着相同的艺术敏感,甚至是更前卫、更先锋的激流派意识表现,这个年长列农七岁的女人,以强大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震慑了列农,而有些人却说这是年幼丧母的列农恋母情结的作祟,他需要洋子的强势。
在很多人眼中洋子是异类的,不仅是因为她东方的面容和不被人理解的对前卫艺术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她让列农远离了歌迷们熟悉的生活状态和音乐发展。
人们不能接受只爱一个女人的列农,更不能容忍那个女人对列农精神世界的影响和控制,从大野洋子出现的那刻起,列农就不再属于他们热爱的摇滚了,他从偶像转变为大野洋子的男人。
在J.S.Wenner著的《列侬回忆》中,有一段1971年《滚石》杂志对列侬的专访。
J.S.Wenner问列农:为什么你没法离开洋子独处?
列侬答:我可以,只是我不想。世界上没有任何原因让我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她。
没有任何事情会比我们的关系更重要,没有。
而且我们就爱一直待在一起。我们两个即使分开也能活下去,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他妈绝对不会为了哪个婊子、朋友,或者任何生意,牺牲掉爱情、牺牲我的真爱。
因为到头来你还是会一个人在夜里孤孤单单……我已经经历过一切,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你爱的人抱着你的感觉。
但是,这份离不开的爱,也有黯然的时候。
在纽约时的列农曾经一度情绪压抑,每天酗酒、生气、郁闷不堪,而一心想提升自己事业的大野洋子,无法容忍这样的列农,她甚至对列农说:我不想和一个总是生气的酒鬼一起生活。
1972-1973年,他们几乎处于分居的状态,大野洋子因为担心列农会投入其他女人的怀抱,她找到了庞凤仪(May pang),一个年轻、时髦的华裔女孩,也是她和列农的私人助理。
她让这个原本对列农没有任何浪漫幻想的女孩成为列农的情人,因为她自信,交给庞凤仪是安全的,列农不会爱上她……
但是,这段大野洋子以为几个月就能结束的关系却持续了十八个月,列农和她度过了一段简单快乐的日子,庞凤仪包容着列农的失控和冲动,她还称列农为“我的初恋”。
庞凤仪对自己奇特的第三者身份感到骄傲,她说他们从不躲躲藏藏,而大野洋子也知道他们在哪里,她经常与他们通电话……
大野洋子始终在关注这段恋情的发展,1975年的一个周末,列农接到了大野洋子的电话,要求他回家一趟,她约了人为她戒烟。
列农临走前对庞凤仪说:洋子答应我在晚餐之前回家,我们可以去外面美美地吃上一顿,什么地方都可以。
庞凤仪的直觉告诉她,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果然,列农就这样回到了大野洋子的身边。
而大野洋子对他们的这段情也讳莫如深。
对于列农的离开,后来庞凤仪对记者说:那不是结局,他连再见也没有说,就这样突然离开了。
而事后,列农对记者老友谈说起此事时说:你要找到你的归宿……
大野洋子就是列农的归宿。
列农的研究者者乔.约翰逊认为:列农需要有条理的引导,如果他独自一人不加约束,就很容易失控,会像喷气式飞机失去了控制方向的阻力板一样。
他有能力翱翔取得伟大成就,但是如果没有条理和秩序,他会偏离轨道、陷入困境……这也是洋子能赋予列农巨大创作动力的所在。
于是,列农对大野洋子的依赖,更增添了人们对她那种具有巫术般自我意识的排斥。
1980年12月,当列侬遇害后,大野洋子继承了他三亿英镑的财产,一些人对她更是忿忿不平,甚至认为是她谋杀了列农,只为了那笔丰厚的遗产……
而大野洋子对这种情绪认识得很清晰:很多人恨我,因为当年我跟约翰·列侬结婚了,这种恨是很强烈的。
其实,恨跟爱一样,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的震动。我把所有的对我的恨转化为对我的爱……
如果约翰.列农没有遇到大野洋子,
世界上就少了一段奇幻的爱情故事。
而看着一代巨星在人们眼前枯老,总是会让人心生遗憾和不忍;
所以,是这个谜样的东方女人,成就了列农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篇章……
“我所熟悉的约翰·列农,并不是你们通过传媒认识的约翰·列农。
我对你们说,那是我一个人的约翰·列农。
他是辉煌的,是快乐的,是愤怒的,也是忧伤的。
我深深爱着他,因为这样一个人曾是我们那个时代、我们这个世纪和人类的一部分,与他生活在一起,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大野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