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感动 · 带着父母看电影
(2009-10-14 02:24:50)
标签:
亲情建国大业父亲母亲电影情感 |
分类: 多情善感 |
国庆大假答应带父母一起看电影,2号晚上出门走上了长安街,结果遇到交通管制,只能败兴地回家了。
8号,在大假的最后一天,父亲又提起了看电影,他问我:承诺还有效吗?
我说:有,咱们今天就是绕着二环兜圈也要过去看。(从莲花桥到新东安)
用新东安影城的兑换券,换了三张《建国大业》的半价票。
父亲当了一辈子文艺兵,年轻的时候也曾上过援越抗美的战场,后来又参加过中央慰问团亲临了自卫反击战的前方。
对战争片,父亲始终情有独钟。
母亲拿了电影票就开始计算:六十元一张的票,用兑换券三十元一张,那三个人也要九十元呢,我又买了一大桶爆米花套装,花了三十元,停车费一小时五元,电影的长度两个半小时,还不算吃饭和上下楼的时间……
母亲得出的结论是,看电影的成本真高,赶上吃顿饭了,有点心疼。
父亲则对母亲的算计不以为然,认为出来看了就是值得的。
电影有点长,情节上真的谈不上故事生动,对明星脸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渴望,结果有点困了,偷偷看了看父母,还不错,精神焕发的。
看过电影,父亲很兴奋,他喜欢这部电影,母亲的结论是明星是不少,现在的电影院环境很舒服。
前两天回家看父母,父亲想起《建国大业》依旧有些兴奋:他说那些镜头老在他眼前转。
其实,我明白是父亲更在意我陪在他们身边的感觉。
我仔细想着上次陪父亲看电影是什么时候?大概有十几年的样子了,当时母亲正在南京探亲。
刚想到这里,就听见父亲对母亲说:上次我带他看电影是在双安那边的电影院,看的是部三维的美国动画片,关于恐龙的。
对,那部片子是当时刚引进的美国大片,看过电影父亲还特地买了张盘放在家,我当时总觉得父亲一遍遍地看那张盘,其实是在反复温习看电影得感觉。
父亲都快七十了,却还依旧记得十几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
是啊,工作以后,有了自己的房子,回父母的家只是每个周末的功课,时间待的长点睡个午觉,再带他们出去转转,短了吃顿饭就走了。
几年前做了个手术,出院后在父母家待了二十来天,即便每天只能吃清汤寡水的,依旧看得出父母的紧张忙活,母亲提起那段日子就说:工作后,那段时间是我和他们一起待得最久的日子,她希望她能有很多钱,可以养着我,让我不用去工作,天天跟家待着吃吃喝喝的,多好……
其实,我们忙于享受自己的生活空间,工作忙只是少回家的借口。
记得当时,我跟同事提起母亲的话时还说:瞧我妈多开通,从不要求我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辉煌成就,她宁肯我当个啃老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成了父母生活的依赖中心,他们的房子怎么装修,我说了算。
他们外出旅游的路线和安排,父亲也是一句:听我的,还特别要求我回家帮他们挑选该准备的衣物……
眼看着父母已经老了,细想起来我陪在他们身边还能有多少时间?一年有五十二个周末,每个周末我不过就在家待几个小时,再遇到偷懒或者和朋友游玩,真正待在他们身边的日子,累积成天的话不过就十来天吧……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满足每个周末我能陪他们吃一顿饭……
所以,看电影对父亲来说才会有种中彩般的兴奋吧,而自己对这场电影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那是与电影的故事无关的。
忽然想起父亲每次坐在我车里说的那句话:你开吧,开到哪儿我都不管,只要跟你出来我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