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随想 |
分类: 教育随笔 |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最有效、最直接的还是来自更高层次的引领。从具体的实践来看,专业引领的引领者大概有两类人,分别是行家和专家,所以专业引领也就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行家引领,二是专家引领。
行家引领。行家,就是对该教育教学实践非常内行或精通的人,通常包括学校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行家引领其实就是名优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影响,属于升级版的同伴互助。行家引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教师之间自发的、自主的结合,比如年轻教师特别钦佩、崇拜某位名师,然后通过个人努力与名师建立成长关系,从而获得名师的指导和引领;一种是官方的教师培养模式,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以正式文件的方式建立指导关系,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均是借助名师来带动青年教师和普通教师成长的重要策略。由于“行家”教师与被引领教师之间的差距较小,“行家”教师的经验和指导相对接地气,行家引领通常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学校层面最常见的一种行家引领行动——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学校基于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而开展的研修活动,比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年级或科室为单位组织的教育管理研讨活动等,这些研讨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行家引领模式,是借助本校的行家(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对其他教师进行的示范性培训。从理论上来说,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接地气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实现教育实践的专业。但事实上,当下的校本研修却并不尽人意,主要的问题是走过场、形式化带来的低效。所以,要想尽快帮助教师实现教育实践的专业化,就必须改变当下的校本研修形式、径和制度,让校本研修落地、做实,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专家引领。专家,就是指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能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通常包括教育教学的专门研究人员、教师中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超级名师”,其水平层次要高于行家。专家引领的内容除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以外,还会融合理论、研究等上位领域,所以能够帮助一线教师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把握教育教学问题,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和示范。可以说,专家引领是行家引领的上位策略,其更加关注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培育,更加关注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提升,更加关注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意识。
在现实的语境中,专家引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量少”和“面窄”。量少,指的是专家数量少、专家可以指导服务的群体人数少、专家可以开展的引领活动少;面窄,指的是可以得到专家指导的多是骨干教师,普通的一线教师很难有机会接近专家,更难以获得面对面的指导。总起来说,专家引领属于教师成长中的轻奢类资源,很少能够实现大面积覆盖和广泛受益。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想获得专家的引领,可以多从网络渠道去考虑,借助网络技术来获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为个人的专业建设寻求到“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