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维审
王维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41
  • 关注人气:22,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准提升教师的专业认知力

(2021-06-19 21:40:16)
标签:

随笔

教育随笔

随想

分类: 教育随笔

所谓认知力,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判断更加接近事实并形成个人观点的能力。专业认知力,就是让自己的判断更加接近专业本身,并提出相应的观点或看法,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行动,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知是判断的后续行为,是深化,是深入,是判断之后的揭示与建构。

举个例子来说。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一个学生坐在那里发呆,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黑板,长时间一动不动。作为老师,你会怎么做?在揭示教师的做法之前,首先要看教师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如果教师认为这是一件违纪事件,就有可能选择处理学生违纪的方法来应对,比如呵斥、纠正或者量化扣分;如果教师认为这是学生遇到了困惑需要老师去帮助,就有可能会进一步去探寻学生发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行动。由此来看,有怎样的认知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教育实践,这足以说明教师提高自己专业认知力的意义所在。

认知决定行动,行动产生后果。继续来谈“发呆”事件的行为后果:违纪认知下的管理行为,轻则不会产生任何教育结果,重则会产生系列“恶果”,诸如学生被呵斥之后与教师发生言语争执的事件屡屡可见,师生冲突也大都源于此类教育方式;困惑认知下的教育实践,通常会走向理性、科学和人文,更容易发生专业的教育行动和行为。多年前,我们在做课堂观察研究时,曾经就这一教育情景做过不同的实验,并将现场情境进行了如下记录。

在课堂上第一次发现“发呆”现象后,我们提示教师按照课堂管理常规去处理。

教师:快速走过去,大声训斥,别人都在写作业,你发什么呆,赶紧拿出作业本写作业。

学生:眼睛向上一翻,没做任何回应。

教师:用手敲了敲课桌,督促说,快一点写作业。

学生:学生懒洋洋地拽出作业本,重重地摔在课桌上,但并没有翻开作业本。

教师:加重语气,责问,老师管不了你是吗?老师说的话对你不起作用对吗?

学生:脸上写满了不耐烦,嘴里嘟哝了一句含糊不清的话,依然没写作业。

教师:你说什么?大点声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听。

学生:气愤地站了起来,大声回应说,我什么都没说,你听见我说什么了吗?

见到冲突即将发生,我们赶紧叫停了实验,并采用专业方式对事件进行了弥补性处理。

相隔一个多月后,在另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我们记录了教师的专业处理过程。

教师:走过去,凑近学生轻声问,你怎么了?(既不会打扰其他学生,也保护了当事学生的安全心理环境)

学生:没什么,心里有点乱。(学生愿意接受对话,就意味着可以接受教育)

老师:能告诉我因为什么事儿吗? 说说看。(试图通过交流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知)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轻声拒绝说,不能。(拒绝就是回答,说明学生的问题来自情绪,应该是有某种不良事件影响到了他的情绪)

老师:那你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吧,我和你一样,也会有情绪不好、做不下去事情的时候。休息好了,自己试着调整调整。(无限接纳学生,巧妙使用共情,并给出当下最合理的建议)

学生:愣了一下,顺从地趴到了桌子上。不一会儿,他终于打起精神来开始做题了。(接纳和共情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化解内心的郁结)

……当事件在课堂上获得解决以后,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彻底解决,但为后续的教育行动赢得了心理和时间上的可能。

教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每个人都有着相当的学历背景和知识能力,但问题解决的能力却有着鸿沟般的差异,专业发展的水平和成果也大相径庭。究其原因,除掉机遇等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教师的认知能力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高认知能力决定了你可以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比正确地去做事情重要一万倍。所以,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是优化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智慧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帮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关键步骤和重要途径,必须引起每一个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注意。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认知力呢?方法和路径有很多,也很综合,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其实,提升认知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认知“提升认知力”这件事情,主要的认知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明确方法论的局限性,我们做事情喜欢从寻求方法开始,往往会出现“十分正确地去做错误的事情”现象,因而需要树立“认知先于方法”的基本认知,避免方法正确、方向错误的南辕北辙之痛;二是要明确学习借鉴的重要性,在事情的本质与表面现象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提高认知力无非就是尽可能缩短鸿沟的距离,这就需要经验和智慧,就需要阅读和培训——阅读可以让人在如沐春风的愉悦中获得前人经验,培训学习则可以在交流碰撞中获得醍醐灌顶的快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