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有两个多月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令人不满意。开始的时候以为孩子们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可能还不适应初中的生活,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侧重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能让我理解:作业应付现象严重,出现了一分钟完成数学作业的怪现象,就是用一分钟的时间把数学作业编上几个数字,写上几个文字,反正我是做了,至于对错那是能力问题,做了你就不能说我没有完成作业;听课极不认真,要么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说个不停,要么一声不吭精神开始“大话西游”。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能孩子们的问题不是出在学习方法上,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识。
于是,我对两个班级的140名同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你喜欢学习吗?如果喜欢,你还需要老师什么样的帮助?如果不喜欢,请告诉我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调查采取了开放式的署名方式,你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但是必须说出自己心中的心里话。
今天晚上,我认真地分析了收上来的调查问卷,结果令我大吃一惊。140名学生中喜欢学习的今有12名同学,其他的128名同学都选择了不喜欢上学,他们中有98名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不喜欢上学,有三十名同学在五、六年级开始不喜欢上学。而他们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出奇地一致,除了有两个同学是因为伙伴关系没有处理好,找不到朋友以外,126名同学选择的是“没有兴趣”。而他们对于学习兴趣丧失的具体原因虽然表述各异,但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体会不到成功的感觉,有很多同学说:“在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后,我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二是老师的教育失误,有些同学提到了小学时老师在家长会上告诉自己的父母“孩子有点低智商”,还有受到老师的讽刺挖苦、批评误解而与老师赌气不再学习等;三是家长的教育失误,考试失败后家长的唠叨,拿自己与别的孩子比等;四是被学习以外的东西所诱惑,因为学习是枯燥的,而被网络游戏等所诱惑;五是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越来越吃力,四五年级以后学习任务加重,作业量太大,慢慢失去兴趣,还有诸如频繁换老师、偏科等个别同学提出的原因。
我们可以自问,在进入校园的时候,他们是满怀着憧憬与幸福而来的,是谁在四五年后一点点地消磨掉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们的希望被失败淹没的时候,在他们最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指导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的是鼓励还是指责、是帮助还是打击?如果孩子们对学习已经没有了兴趣,那么再高超的学习方法又有什么作用,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靠什么坚持下去?我想用七年级二班石晨曦同学的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她在问卷的最后说:“学习的兴趣是需要滋养的”,是呀,兴趣是需要我们用心来呵护,用爱来滋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