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老师您好,我是小慧,我今天开始上班了,在广播电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电话的另一头传过来。
“是吗?太好了,祝贺你!”除了祝贺,我心里最多的还是幸福,那种分享学生成功的幸福。
“老师,谢谢您,要是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她的声音缓了下来,时间好像回到了几年前的初中时光。
小慧是在开学一个月后才插到我们班的,是个复读生。可能是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入班一个多月里,她一直坐在后面的座位上,静静地发呆,沉默还是沉默。那时候我们班里的学生达到了九十多人,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又重,班级管理也常常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对于这个来班里复读的小慧没有更多的留意,只是知道她是一个习惯了沉默的孩子,从她原来的班主任那里知道了她的沉默是一直伴随着她的,初中三年,很少听到她和别人说话。
有一天的语文晨读时间,语文老师临时有事,让我替他看着学生读语文。习惯性地在拥挤的教室里,在嘈杂的阅读声中转到了教室的后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谁读的这么好听?顺着弱弱的声音,我看到小慧正在聚精会神地朗读课文,虽然声音很小,但是很有穿透力,清脆而流利,圆润而标准,在这些半土半洋的读书声中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原来,这个沉默着的孩子竟然能说这么好的普通话,细细想想,这么长时间了,我竟然没有提问过她,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为自己感到汗颜,更为这次偶然的发现而振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多提问她,让她的声音经常响在我的数学课上外,还在班会上专门让她读每周上榜人物的颁奖词,她的声音赢得了阵阵掌声,她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在学校组织的新年演讲活动中,我让她代表我们班参加了演讲,结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誉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鼓励声中她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自信。
一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高二的时候,她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想考播音主持专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幸好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在电视台,是一个资深播音员,边介绍她给我的同学。在我的同学帮助下,她的语言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高中毕业后顺利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圆了自己的梦想。
我庆幸自己这次偶然的发现,让一个孩子没有在自卑中淹没自己美好的人生;我也内疚,内疚于自己没有主动去了解孩子,主动去问一句:孩子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写到这里,我也在想:还有多少“偶然”没有被我们发现?我们习惯了像守株待兔一样,等着“偶然”的降临,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急匆匆地赶路,忽视了教育中的许多细枝末梢,而正是这些所谓的细枝末梢也许就会遮挡了孩子前进的路。教育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股激情澎湃的热情,有一种主动观察、善于寻找的工作态度。唯有此,我们才不会错过那许许多多的“偶然”,才有可能拥有更积极的教育激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