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初,我为班里所有同学建立了一个小档案,其中有一个栏目是“我的理想”,当材料收上来以后,我翻阅了所有学生填写的理想:画家、科学家、律师、明星、探险家、超女、快乐男生、警察、医生、主持人、白领……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细细品味,我发现这些理想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宽泛,过于遥远。
我问以科学家为理想的十五个孩子:你心目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家?他们大多摇摇头,在他们看来,科学家就是在科教书或者老师的描述中很伟大、很令人敬畏的人,就像是天上的云一样,值得仰视,却不知道飘在何处。
于是,我让孩子们做一个人生规划:在你实现理想之前,你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每一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并让他们确定了今年的目标,再进一步确定了今年的每一个月要实现的任务。最后,我问孩子们:为了你的理想,你今天该怎么做?于是我把班级小档案做了一个调整,在我的理想下面加了“人生规划”这个栏目。再翻阅孩子们整理后的小档案,在人生规划的最后一条表述最多的是:从今天开始,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从今天开始,坚持锻炼,把身体练的更壮;从今天开始,一天一个小进步;从今天开始,每天比昨天多学一点知识……
对于孩子们来说,有远大的理想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教育也往往注重了孩子的理想教育,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前就已经被树立过很多个陌生的理想,而这些理想大多来自老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摆事实,或是神圣化了的前人,或是空洞的理论信仰。我不知道这些理想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是不是真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生根发芽,我只是感觉,这些好像离孩子们的生活远了些。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造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你抢救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最近的那幅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贝尔纳这个答案能获奖,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卢浮宫内一定有更珍贵的画,但是我们最应该去抢救的,应该是最有可能抢救出来的、离我们最近的那一幅。
其实,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把理想与现实不断调和的过程。如果理想过于远大,可能会因为看不到实现的可能而选择放弃。理想到底要多远?我想,就让理想恰好闪耀在孩子的正前方,不远不近,刚好照亮他们前进的路,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理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