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上的独立是为了有话语权,平等的与人分享,而不是孤立。要借艺术上的独立精神与人为善,要包容。善是一种力量,一种强大的力量,包容使人快乐。
二、我画画的时候,只想画画的事,少听他人言名家语,自己听自己的。不想一平尺能卖多少钱,也不想今儿卖出去了明天又能涨多少的事。想的最多的还是让画顺着自己的状态,一顺百顺的把画画好,把手上的活儿干漂亮。我与画廊商议办展览的时候,则是尽量倾听策展人的推广见议,谈哪样风格哪种尺寸的画办展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被观者接受和欣赏。不讲虚而又虚的光明的前景展望,少讲这观念那哲理的东西,总之,脚踩实地,不谈“艺术”。画画能做到只专注于画画的事,不顾其它,才是个正理正道。画画时想卖画的事,办展时该卖画了却又遮遮掩掩的天上地下的拔高调,不但干扰自己的思维和形式趣味中心的定位,而且画的过程也有负担。凡是负担太大的事,做起来肯定特劳神费力,走不远,走不好,不成事。在画廊办展览,画廊不是艺术基金机构,不是美术馆,卖了画,画卖的好,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只谈艺术,把画挂在口头,明月清风,赏景自闲情,这形式那语言,叫好不叫座,画廊的负担太重,时间长了,同样的也走不远。
三、画了几十年的画,一直把画画看的很重,也一直在思考。想来想去,画,看的多了,画,画的多了,见的人经历的事多了,越来越觉得画画不过就是生活这道大菜中的佐料。再重要再珍贵的佐料不过就是调味料。要掌握好分寸,要看轻些。毕竟佐料不能当大菜里的主料。如果真的是哪一次把佐料当主料了,那菜走了味,啥味儿都不是,也就不是味儿了。
四、越纯粹的艺术越单调越单纯越清晰,阴是阴,晴是晴,阴晴分明。画画的看画的也都简单,简单的夹带着一股憨气劲儿,但是,这样的艺术有趣。“复杂”的艺术,繁复臃肿,絮絮叨叨。晴天下雾,阴天下霾,然后呢,没完没了……自然是无聊、无趣、乏味。
五、翻看大师们的画册,每次看到大师们的自画像,总有一种感觉,那表情无不透着莫明的神态,一种傲慢的自信的神态。一想也是,无这神态怎能落墨无改。虚心使人进步,那么过度的谦虚呢?必然是使人虚伪;骄傲使人退步,那么适度的骄傲,适度的傲慢和傲气呢,则是得之傲骨,使人自觉和自信。

2017年10月中国国际美术馆(筹备馆)《坐忘—田旭桐禅意水墨作品展》场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