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闲文闲画一、二、三(6)

(2016-06-17 10:56:02)
      一、把画挂在了墙上,也就是摆开了一个阵势,尤其是在它的周边还有其它的作品时,不能被另样的风格给同化掉了,消减掉了太多的特征。无论如何,它出现了,那它就必须要有存在感,让人能发现它,注视它,然后才能谈的上欣赏。而不是非要等人靠近了,看到了作品标签上的人名,看明白了上面写的职务、职称、官职,或是什么什么的其它的附加在上面的“炫目”的东西。其实,画的存在感是画能生存的基点,好的画自身一定是带有吸引力的。有了吸引力,也就是有了气场有了精神,它自然的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而无需另谋它法。
      二、看到了一张画,一张几乎被忘记了的十几年前画的画,要不是每个阶段的风格我都有认真而完整的存留,也就不会想到自己曾经还画过这种样式的。第一眼看到它时,模糊的印象立刻清晰了起来,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自我风格演化过程的缓慢。好在画画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每一幅作品的产生,似乎都能够让时间变得迟滞,甚或停止。这种定格就是一种带着记忆的刻痕,它能够让时间往回放往回走,不但不失真,还能不时的添加进去新的东西。这世上能让时间不变样儿,不变角度的事并不多,画画应该算一个,的确有些奇妙。
      三、虽然有时也给人写点短文,点评一下画的风格,创作观念啥的,但是,我却很少看现在的评画文章,主要是那里的文字间使用了很多让人不知所云的词儿,把一个挺简单的事理绕着圈的弄的太复杂,就像是在眼前喷了一层雾,模模糊糊的让虚幻挡住了思路。即使看,我也是尽量的把阅读的速度加快,最好是能够直接的先找到附图。画,尤其是以话评画,还是用画说话为好。一张画就是一个天地。古人宗炳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启百里之回。”一幅画就是一个空间,容得下万千世界,更何况只言片语。画,说到底是要让人看的,画家不可能在画底下总要写上注解。就是像中国画表现的诗意图,题上了大段的诗文也无济于事,看画的人很少有人把题诗看成是对画的释解一样。说多了,说“清楚”了,画也就乏味。从心底里说,人们对待艺术大多是由好奇心引发的对审美趣味的追寻,反而并不那么在意画的“内容”是否表述的十分清晰。实则,越说越说不清楚,形象和语言各行各的道,偶有交叠,也不过是握了一下手,寒喧了几句,别太当回事。各忙各的才不会自相矛盾,也不会谁挡住了谁碍了眼,更不会显的蹩脚。
      画,要带着点真诚的“诡异”,真切的“隐喻”,真实的“虚假”,带着表情和温度,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