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丹露画“花”

(2016-06-12 15:04:42)
     自然的色彩,尤其是那种绚丽的积极的带着热烈的色彩,它们向着阳光。于是,色彩长了翅膀,顺着光,逆着光,飞翔着传递着愿望,田丹露画的“花”系列油画作品,表现的正是这种直觉中获得的色彩印象。
      花,做为一个题材,它给田丹露的油画语言提供了选择上的多种可能性,也为自己对色彩对造型的风格样态的表述上,以及形式语言的敏感判断上找到了落脚点。这个落角点,很容易让观看的人们产生亲近感和起到固化审美趣味中心的作用。当然这些都要有赖于画家的色彩直觉,对印象对感受和色彩理论知织的修养,也是暗示着从即定的题材中转而面向绘画风格,确立过程的指向与演化方式。这样,它也就有了很大的扩展余地。
      大约在两年前,印象派的色彩概念逐渐的融合在了田丹露的色彩语言中,这种色彩有助于风格的发展找到切入点。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自然色彩的多样与丰富,获取色彩的同时并不是像镜头一样不加过滤的录入,它不是对物写生,更不是对细节的剖析,而是带着思考的眼睛把握着自我表现上的分寸感。只有思考的力量才能使色彩带着表情,在与欣赏者的思想之间互有了交流具有了审美价值。
      从表面上看,强调色彩的光感条件下的视觉效果,仅仅是色彩语言的选择,其实是在借既有的色彩理论或者说某些已有定论的色彩法则为基点,放宽或突破现行的界限。罗丹说:“模仿自然吧!”达·芬奇说:“能模仿自然的人才能创造。”夏尔丹说:“我涂颜色直到相象为止。”齐白石说:“太像为媚俗,不像为欺世。”在很多时候看似对自然的摹写,似乎是在依据某种预定的风格,其实它是在充分的解读自然的同时确立着新的意义“抓住了它们最深的内涵之时,他就把它们化成他自己的了。”田丹露使用色彩的方式,其出发点不是依据写生记录色彩在客观条件下的变化样态,而是主观上强调色彩与“自然的相像。”强化的是自我色彩的视觉联想意义,实质上迫求的是更加主动的色彩表现上的自由。是一种凭借着色彩之间的强烈对比,回归到整体氛围的控制,形成新的平衡与谐调。在规定了色彩存在方式的同时注重的是结果,从色彩开始到“色彩”,不是阐述形象与色彩对自然的忠实,它是强化了空间与光与色彩的抽象的美学意味。那种色彩与形象间因“光”的加入,而出现的漂浮、游离与闪动,逐渐的固化风格印迹的同时,也显示了,下一阶段出现的“幻点色彩”的某些特征,一种更主观更清晰的色彩趣味的形式境界。
      人们说,色调是通向色彩王国的第一步。田丹露的这组“花”系列油画作品,很明确的让人觉察到画家对光、满幅构图、色相纯度对比和厚重的笔触的追寻。尤其是充分发挥油画颜料的堆叠和覆盖作用,使油画的语言特征很纯粹,一层层的一遍遍的叠加,利用颜料自身的相互拼合、排挤,巧妙的使本已冲突的色彩形成了空间混合。为了使厚涂的颜料形成触觉般的视觉肌理,田丹露使用了近乎于浅浮雕般的点状和条状笔触,由此带来了色彩之间微妙的中间色调。这个中间色调很重要,它调和着色彩的配置关系,出现了新的色彩效果,有了形态上的运动感。静态的构图有了视觉上的扩张性一一美妙的光的延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