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的世界我们不懂——读《论曹操》有感

(2012-07-14 17:27:36)
标签:

杂谈

中国现在无论是正论历史还是反思历史的,大多从市场出发,真正严肃治史的,还真不多见。朱永佳先生由于他特殊的经历以及价值观,在这方面有着不一般的考量。而他深厚的底蕴确保了他汪洋恣肆、收放自如的风格的实现。

朱先生的这本书是根据他当年在复旦教书时的讲录集结而成,因而学术性相对来说较强,引用的历史典籍较多,但这也确保了作者结论的正确性。作者会对典籍进行阐述、申发,并结合现当代历史进行评点,会让我们更加明了古为今用的妙处。

作者把曹操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北征三郡乌丸为节点,讲述曹操征伐半生、建功立业的过程;后半部分讲曹操志得意满之后,赤壁受阻,统一大业被迫搁置,进而加紧对内争权夺利的历史 。本书是以时间为线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为基本依据,力图对曹操做客观评价的一本书。但我想就我对本书的理解说说我心中的曹操。

人们大都认同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能大家过多关注了后者,对前者反而选择性失忆。曹操是出身不好,但他不畏强权、勇担大任的性格还是为人称道的。他做济南相等地方官也是热血沸腾的,想要改造昏暗的社会现实,但是奸臣当道,使他抱负不得施展,渐渐泯然众人矣。镇压黄巾起义使他有了机会可以深入社会现实,锻炼了他独当一面的才能,也使他真正了解了天下,更加具有了天下意识。当他的建议屡屡不能被采纳,董卓乱政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时候,他对汉庭失去了信心,他决定自己拉起队伍,去开创一个新局面。

受《三国演义》影响,大家其实缺乏对东汉末年历史状况的完整了解。那时候,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朝廷上,宗族势力和宦官实力互相厮杀,使权力处于中空地位,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备受削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必须处理好与地方豪强以及拥有无数底层民众的邪教组织的关系,才能够顺利掌权,但大多数的情况是地方官被杀,地盘被军阀霸占。那时候,枪杆子里出政权也是大家的普遍共识。所以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孙策、刘备等等无不是权谋的高手,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争取一席之地。

实力要发展,靠什么?其实一个是人,一个是财。靠什么聚拢人才,靠名气、靠家族威望、 靠人格魅力。而队伍怎么带起来的?是靠金钱维系的。所以,当时势力较大的就是袁绍家族。曹操、刘备、孙坚起家则靠剿灭黄巾军,收编降卒的。当时曹操的处境是艰难的,处在袁绍、袁术、吕布、刘备的夹攻之下。但他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打越强,是和他的雄才大略分不开的。

曹操的一大优势是能力全面,政治、军事、历史、文化都是当时翘楚。虚心纳下更是当时豪杰中的少有者。他也是最早定下政治宏图的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阳谋,使自己占据了主动,从而曹操可以根据军阀之间的矛盾应时而动,达到逐步发展的目的。这时的曹操是意气风发的,也是最能发挥人才潜能的统帅,利用一切人、利用一切力量,千方百计的壮大自己。因而刘备、关羽等人在其手下起了作用,张辽、张颌等降将为其所用,郭嘉、贾诩等人的奇谋被他创造性地运用。曹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有无数英雄愿意誓死追随,这也是他在决战时刻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有了这么一枝核心团队,他就可以逐鹿中原,无往不利。

历史必然中处处体现偶然,曹操也是有缺点的。阉宦之后,心里不留下阴影,几乎不可能。因而曹操本性多疑,但干过后从不后悔。他是看不起那些自命不凡的名士们的。在创业初期,他还能忍耐,因为他不想绝了天下的英才门。但当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他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时,他就不能容忍那些狂叟了,因此这时的曹操变的暴戾、乖张,用残酷镇压的方式对待批评意见,也是他的政权留下隐患,为司马氏取而代之留下了缺口,这是曹操的悲哀。

历史给了曹操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那就是夺取刘表的旧地后,耀武扬威的征伐时刻。这时曹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稳定两江,夯实北方故土,以待天变,曹操就能完成万世奇功。见此大功,东汉小朝廷会自然消亡,也就没有后来的争议了,从这点来说,曹操是个失败者。这也正是曹操哭郭嘉的原因。在曹操头脑发昏时,只有郭嘉能劝得住他,因为他们两个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郭嘉的早亡或许注定了曹操的遗憾吧。

曹操是汉贼吗?我看不是的。曹操做汉臣的时候尽了他的本分。到了后来,从中央到地方汉朝统治势利的瓦解,不是曹操造成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献帝想靠个名分就取了天下,实在可笑。那是一个十室九空的时代,以汉献帝为首的东汉朝廷,除了消耗粮食外,没做什么事情。曹操打下的江山,即使曹操想拱手于人,他的手下也不答应。即使真做了,汉献帝也没有能力接收政权,换来的只能是又一次的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曹操说他坚决不慕虚名而处实祸。

我们看曹操应该抛却成见,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纵然可恨,但我们更应该恨的是那个人人竞食的社会,想想吧,人吃人成为常态,曹操在危急情形下的杀人也应该不是那么令人匪夷所思。曹操积极稳定政局,恢复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对于满目疮痍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曹操礼贤下士,破格提拔人才、优待俘虏,打破门阀界限团结四面八方的人才,这份胸襟颇为难得。曹操错就错在没有走好最后一步,没有让知识分子满意,被他们骂了逾千年。其实这些腐儒才是心胸狭窄之人,受了些委屈,就走不出自己的天地,哭哭啼啼,到处谤毁他人。而这些腐儒除了会唧唧喳喳破坏团结,空言大义,别无所能,这些人能成为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我们是被迫养着他们,还是像秦皇、汉武、魏武他们快刀斩乱麻,的确是个历史难题。总之一句话,书生误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