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理解的《矛盾原理》

(2011-12-07 17:55:51)
标签:

杂谈

看完了《矛盾原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韩老师是精神导师了。以前也接触过韩老师的一些观点,但总觉得太过震撼,因此从心底里排斥。当时韩老师也推荐我看一下《矛盾原理》,可见这本小册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了。刚开始翻看,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些微观现象,觉得和主题千差万别,就没看下去,现在就有遗憾之感了。
    虽然自己水平有限,不能完全理解韩老师的思想,但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异质思维的。并很赞同韩老师的结论:高层矛盾来自低层矛盾,高层矛盾主导低层矛盾,低层矛盾制约高层矛盾。尤其喜欢主导、制约的说法,至少比决定、反作用来的更加民主一些。作者由此对物质与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做了一个与马克思完全相悖的总结,让人觉得惊世骇俗,但却不是无迹可寻。
    我并不觉得这是对马克思的背叛,反而觉得这是马克思与东方思维的碰撞,或许会产生令人惊异的火花。不可否认,西方学术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它们一脉相承,无法割裂。韩老师把它们称之为静止孤立的世界观,方法论上则是还原论、原子论。马克思在观察人类历史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前辈影响。他发现人类社会存在却又发展的是劳动,变化的规律是生产工具的变革,由此提出人类进步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韩老师却从生命从产生到发展的总体脉络入手,在整体上寻找规律,并借助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最终决定生命质量的是组成生命的元素以及它们相互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结构,一旦社会结构形成了,它就会形成主导性,对存在于结构中的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因此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生产关系更为重要。
    其实自己信服马克思学说,也在于把来源理解为一种决定关系。或许马克思的总结并没有错,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区都不存在严密的组织,包括中华帝国,因此社会的决定力真的在生产力。而以后,关系或许更加重要。物质决定意识从来源上说没错,毕竟意识不能凭空产生,而必须依赖于现实生活。并且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社会存在确实是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我观察而言,对于劳动人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形成他们的思维意识,两者之间形成正反馈机制。他们并不会运用意识的反作用,最终也不会形成意识的决定作用了。而当代社会正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但也是很多人由于正反馈导致系统崩溃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矛盾原理》还是一个未来学说。
    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可以进行反思的。在生产力低下,人们联系不密切时,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利益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化,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越发明显。甚至霸权格局对经济基础会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到了现在形成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新格局,世界资本家联合起来了,共同决定经济基础。甚至一国的统治阶级也是这样,他们不在乎一国的经济基础,他们总会选择资本效益高的行业,作为获取利益的捷径,因此李鸿章一会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后来就成了官僚买办了。蒋介石集团不也是这样不停的转换身份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落后国家要想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英雄,甚至要有无数的英雄。从而,我们能明白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了。
    我曾经问过韩老师对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的看法,他说,“不喜欢。”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本书充斥了太多物质决定论的东西。”开始,我还很不理解。现在,我有一些明白了。韩毓海老师那本书否定了思维在社会历史中的绝大作用。他用事实说明,开启工业革命的不是文艺复兴以来迸发的科学精神,而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正确的解读。开始,总是物质开山,后来才是精神风生水起。这和韩老师的理论并不相悖,但只怕进行联想,这个时代应该是精神占主角还是物质占主角的时代?恐怕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了。但不论怎样,正如不能因为出现了爱因斯坦而去否定牛顿一样,马克斯以及他的理论永远是伟大的,值得现代人顶礼膜拜。
    现在,左派内部是有很多问题的。抛却利益之争不提,在思想上大家并不统一。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是大家对阶级有着不同的定义。我也同意阶级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它在缺乏严密组织的情况下,只能是社会的一种映射。按照韩老师的思路,无产阶级肯定不能只是一种缘由于经济基础的结合,必定有着强烈的精神联系。因此寻找无产阶级是必须的,而如何完成这种精神的升华却又是困难重重的。暴民政治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如何控制它的危害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或许韩老师是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本质是美国,要想解决好我们的问题,处理和美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在这个层面上,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势所难免,但这要经历怎样的痛苦磨砺呀!
    韩老师把未来甚至一切都归结为偶然。声称“任何偶然背后都会有必然,只是这种必然不是宿命论的必然,而是可能性的必然。”要是相信这一说法,的确让人很沮丧。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一种偶然性增加一些必然性的依据。但也正是如此,才体现出人类精神的伟大与可贵。既然来人世走一遭,也不枉宇宙精华的声名,努力为这世界增添别样色彩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