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象牙塔

(2010-04-30 21:50:56)
标签:

杂谈

  我们老师用系统功能论来评析政法大学杀师案,并指出高校自身功能的紊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还是很有见地的。高校的市场化进程确实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对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很大的阻力。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家对迟到现象德争论,以前对迟到众口一词的批驳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人们思想转变了,我们是交钱交钱接受教育的,学不学使我们的权利,但你们老师只要完成传授教育的义务就可,管那么多干嘛。这就有可能从根本上瓦解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些那家不感兴趣,或者失效性不大的学科,大家是没兴趣学的。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大家一开始就为了最终跨出校门做准备,参加各种培训,进行各种实习,拼命考取各种证书,谁还有那种耐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呢?这种现象的产生老师也是有很大责任的,拼命地到各地挣钱,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漠不关心。甚至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就是照着课本把书念下来,学生不满意也是正常的。更可恶的是,对于关键的知识点,有的老师课上不讲,让你在课下花钱上他的辅导班他才将。为了那些所谓的升学率,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靠暴力维系对学生们的控制,那么老师这个字眼不再神圣也就不足为奇了。高校里,作弊问题还是很突出的。为什么学生们没有羞耻,反而志得意满呢?因为他们发现,老师们关心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钱。第一轮考不过,交了补考费,上了重修班,接着在考试,就是一次开放的考试了。所以考试不再是对知识的检验,而是对金钱的捍卫,那么作弊也就成了学生和老师进行斗志斗勇的最好手段了。

       现在很多人是没有校园情结的,有的话也是对青春的怀念,很少有校园的热爱。因为很多人感受不到校园的情谊。衣食住行和每个人密切相关,也深深的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对这些学子来说,大部分人对高校食堂是不满意的。在别的地方进行市场化,大家是没有异议的。但学校毕竟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所在,学生毕竟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爱护,才能对他们周围的一切产生热爱。好吧,就算我们无能为力,但至少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市场化,但大家失望了,在这里是个恶劣的市场化,但我们必须心甘情愿的买单。定价权我们没发言权,一会出来个通告说什么什么涨价了,我们因此要涨价。但我们很疑惑,为何这市场这张不跌呢?看来这里是不符合市场情形的,但为何不废除呢?贵点就贵点吧,谁叫我们肚子不争气呢。但至少要让我们吃得明明白白才好吧。但我们又要失望了,你会发现那些大师傅真是魔术天才,即会变小动物,又会变草本植物,甚至能变出高技术的玻璃来,真是愈发让人无语。我们也明白学校的一片苦心,让我们具备处乱不惊的能力。大家也确实做到了,眼一闭一睁一顿饭也就过去了。这也没什么但至少让大家吃饭有个好心情吧,但我们还是要失望。你过去打饭,他们根本无视你的存在,让你有种这还是地球的错觉。弄不好一个白眼过来,让你倒胃口。但你一定要好脾气,弄不好一回看见一节手指进去你的饭里,那你可就苦不堪言了呢?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是不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审视周围的一切,一切已惘然呀。你会发现这要来个市场化也倒好了,至少我们能做回上帝不是。

       为什么我会对英美式的民主那么厌恶吗?其实这些都是高校民主给我的启示。回味一下,我们确实有比较大的民主,凡事都要让我们投票一下,让大家很舒畅。但最终我们发现,我们的投票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一种工具罢了。他们想用就用,而且是一个人利益为企图的利用。学生会制度也是很美妙的制度设想,本来是很好,学生会干部们为大家服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但实行起来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是为老师服务的,和同学们接触反而是很少的,把一些事情置于在小范围内,以便留出巨大的操作空间。就像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吧,本来是想让大家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感受团结友爱的精神。但真正实行起来就很让大家失望了,比赛基本上变成了受学生会控制的一场利益分配的作秀,而那些参与活动的同学便是受人摆布的棋子。几乎每次的比赛,假大空都是充斥其间的,各种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完全达不到组织活动的初衷。这些真让我看到了权力的可怕,以及监督缺失带来的恶果。也为这一代大学生感到悲哀,但我又何尝不是受人怜悯的可怜虫呢?

       钱学森之问曾经深深刺痛国人的心。为什么这么伟大的国度就培养不出大师呢?是我们大家不努力吗?我看不是。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手段也是普遍尝试的。是我们路走错了吗?中国的学者也在反思。其中甘阳教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认为我们不能盲目学习美国,一定要抓住他们的精髓,那就是要在中国校园进行通识教育。他也发现这种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在很多方面还不具备这种条件。首先,高校急速扩招,由此带来师资严重不足,是不利于这种精英教育的。再者,我们课程设置较多,结果杂而不精,很难有好的效果,也无法做到高质量的教育把关。由此他说必须要让中国的步伐慢下来,让中国人找一些清净的地方进行教育,将市场化的因素降到最低,让学子们扎扎实实做学问。但这些就足够了吗?我觉得还不够。高校只是中国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不解决这个教育系统的问题,中国还是培养不出大师,通识教育照样失败。想下就知道,我们一直功力的学习,只为那高考大门的敞开,难道我们到了大学就能不功利了吗?实际上我们在起步阶段已经落后美国人很多了。我们的学生虽然很辛苦,但效率是很低的。就拿历史来说吧,我们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一直肯那么点东西,背过来被过去,可是我们到头来我们知道什么了?什么也没有,反而扼杀了对知识的兴趣,和无限享受知识的乐趣。这就导致了中国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这让他们很难吃得消要求很高的通识教育。并且大师也要大师培养,别和别人比,我们现在有鲁迅,郭沫若,巴金,矛盾那样的大师吗?没有。很大的原因高考严重制约了中国才智的扩展,成了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但是要大家取消高考,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因为大家不信任这个社会,高考还能让人相对公平的去竞争,他们无法想象取消高考,社会怎样去保障他们的权益。所以,今起施行的推荐制会如此受大家诟病。但真是这样,中国不去除高考弊端,很难有质的飞跃,各种教育改革也断无成功的可能。但要改革高考制度,不需重建被市场冲击的支离破碎的公正系统,否则这种改革的社会阵痛是难以估量的。在此基础上,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开放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从而让中国民众自觉为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