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思维:苛求带来的挫败和沮丧
(2025-11-10 10:05:30)
标签: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成向东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生活真谛 |
完美是人生中的一个美好愿景,很多人都期望在生活、工作、感情等方面不留遗憾,于是,拼尽全力去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完美。我们对自己的苛求往往会令自己疲惫不堪,最后导致我们在失望中迷失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完美主义是对完美的一种极端追求。因所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而很难达到期望的状态,这时,他们就容易将“不完美”与“失败”联系在一起,心里产生挫败感,变得沮丧。苛求自己必须完美的人,大部分有一种病态“耻辱感”心理。他们自卑、多疑、多虑、喜欢竞争,并且极度敏感狭隘,在他们眼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因此,他们不管做什么都力求完美,他们妄图通过完美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强大。
实际上,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过分追求完美在精神和感情上毫无裨益,只要稍微存在不完美,就会不自觉地引起焦虑和恐慌,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尤为“致命”,又可以称之为“害怕不完美”。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完美是一种毒,它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你的灵魂。”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的心理治疗界曾发现一种现象: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是成功的商人、艺术家、医生、律师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拥有着超强的工作能力与技巧,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心理学家发现,这些患者具有一种共性:他们的成功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成就感,反而使他们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深陷无价值感和自卑感中,这种完美主义思维带来的苛求,绝大多数源自童年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树立的标准太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指责或贬低的方式作为激励的手段。于是,这些患者会逐渐养成自我挑剔和自责的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感到挫败和沮丧。
其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有一个名为“丢失的一片”的故事:一个圆圈被切掉了一部分,它很焦虑,为了保持完整,每天四处寻找丢失的那一片。由于失去了一部分,圆圈走路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快,只能慢慢地来。这让它感觉很不高兴,它认为自己失去了以前的英姿飒爽。于是,它非常着急地寻找了很多不同的配件,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完美地与它相配。它只能将其弃置路旁,继续寻觅。在这个过程中,圆圈发现了一个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世界。由于只能慢慢地走路,它发现路边开的小野花是那么可爱,每次欣赏了之后它才会再次上路。当黑夜降临了,它便与蛐蛐“谈天说地”。当太阳升起,它又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太阳的温暖和热烈。最终,它找到了非常完美的另一片,为自己再次变得完整而感到高兴。圆圈高高兴兴地上路,发现它现在滚动得非常快,再也没有闲暇时间去欣赏花儿的美,也没有时间去和蛐蛐倾诉心声。每天来去匆匆,没有了以前的闲情逸致。于是,圆圈停了下来,将那个配件放在了路边,再次开始慢慢地滚动。
完美也许正是一种妄想,很多时候,追求完美反而会丧失生命的真谛,会和原本正常的生活相违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会使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