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体化时期的障碍
(2025-10-16 15:03:34)
标签:
成向东个体化成长障碍太原圆成心理咨询 |
随着时间的流逝,婴儿逐渐长大,开始蹒跚学步。于是孩子就进人了下一个人生阶段。这时,孩子约为1岁半到3岁。在此期间,孩子将逐渐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分离的过程变得更顺畅,母亲需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恰到好处地满足孩子的欲求,同时逐渐“放手”要是分离的过程大快,或是母亲有所犹豫,没有及时放手,分离一个体化的过程就会出问题。
在这一阶段,孩子还要完成另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发展"对象恒常性"。婴儿期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由一个个“瞬间”与一个个“部分”组成的。饿了就哭,饱了就睡。对这样的婴儿来说,会喂饱他的人就是“好妈妈”,反之则是“坏妈妈”。母亲虽然只有一个,在孩子心里却“分裂"成了两个人。专攻婴幼儿精神分析的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
将这种关系称为“部分对象关系”。等孩子能理解这两个妈妈都是同一个人了,母子的关系就会转变为“整体对象关系”,而这种转变就会在这一时期发生。
然而,重度人格障碍患者就构筑不起“整体对象关系”,他们很容易退回“部分对象关系”的阶段。在“部分对象关系”中,顺着他们的人就是“好”人,就是他们的“伙伴”。不顺着他们来的人就变成了“坏人”和“敌人”。在他们眼里,一切“非黑即白”,不是“都好”,就是“都坏”。无论是思维还是感情的动向,都显得非常极端。
前一篇:患得患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