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迫症康复的认知误区
(2025-05-28 11:38:21)
世界上有遇事不恐惧、不紧张的人吗?恐惧紧张能根治吗?除非把人变成木头就治了。只有强迫症患者才会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
“我也知道强迫难根治,所以,我不抱根治的希望,我只希望治到基本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治到和正常人差不多的水平就心满意足。”不少强迫症患者这样说。
你觉得有多少强迫才算“基本适合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一天出现一次强迫,不!两天一次,满足吗?却不知,有多少一星期、半个月,甚至半年才发生一次强迫的人,他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他们也抱怨自己在关键时刻发生强迫,他们也只希望能治到基本不强迫就可以。
还有,治疗到和正常人一样少的强迫?每天发生多少次强迫才算正常人?正常人的强迫现象不是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吗?你要跟哪个正常人比?强迫少的正常人里面还有少的。你想达到哪种正常人的水平?
其实,强迫症患者的骨子里,还是追求永远不强迫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他们费尽心思,却一无所获。强迫难疗愈,难在患者都坚守传统的思维模式。他们认定,任何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都可以采用某种方法,并通过个人努力,达到减少、纠正或疗愈。
有名强迫症患者说:行为从慢到快,熟能生巧,持之以恒,这种理念为什么会有错?学打字刚开始慢,不知不觉就快了,熟能生巧,难道强迫症不符合这个原理?我们的回答是:当然行不通。只有真正领悟强迫症原理的人才会反其道而行之,采取逆向、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才能独辟蹊径,踏上康复轨道。
大家都知道,人受到恐惧威胁时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局部或全身性肌肉组织的收缩痉挛,包括传递命令的神经通路的组织发生痉挛(即堵塞)。如果运动器官组织出现过度收缩、痉挛,必然导致行为受阻,即出现强迫拐点。也就是,恐惧→紧张→运动神经通路堵塞→“拐点”凸显→病态性强迫。
所谓的“神经通路堵塞论”和“基因遗传论”等,其实都没有可靠的
科学依据。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停下脚步,不妨冷静思考一番:强迫症为何久治不愈?不是听到身边有不少曾经有强迫症的人自己好了吗?他们能够自愈,难道是得到了“神灵”相助?还是我们使用的方法都在违背客观规律?或许我们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
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行为先导的思维出了问题,行为还能不错吗?“如果执法主体错误,即使程序合法,也会被一票否决。”所以,方向错,满盘皆错!原本属于理所当然的强迫现象,遭到无情的打压,有病乱投医,折腾得不死不活,导致伤痕累累。一些值得我们信赖和推崇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扑朔迷离,强迫的症状也更加离奇古怪。原本可以自我恢复的神经功能,被我们想当然地精雕细刻,弄巧成拙;本来洁白无瑕的心灵却被自己随意涂鸦,变得面目全非;原本简单的毫无病态意义的功能紊乱却因我们的无知,日趋严重。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食其果!
前一篇:强迫症中逃避行为的利与弊
后一篇:关于强迫症康复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