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疾病观
(2022-10-10 21:55:45)
行为治疗的原理来自于学习理论。它关于心理问题的看法也是建立在学习原理之上。因此,行为治疗也是非生物学模式的治疗方式。行为治疗者更喜欢用“异常行为”、“偏差行为”、“适应不良行为”和“生活中的问题”等术语来替代“精神疾病”这个概念。在发展的早期,行为治疗主要应用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和程序。行为主义认为,强化或惩罚最终导致了变态行为的产生。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外显行为,它认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方面,具体分为两类:即行为过剩和行为不足。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本质是不良环境刺激引起的习得行为,而相对不重视隐藏于不良行为中的关系问题和个体的内部因素。
在华生看来,变态的人格和行为,实质上是习惯扭曲或习惯紊乱,是一种非适应性行为。这种紊乱和扭曲不可能是遗传使然,更多的是后天环境所致,只要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始刺激,进而通过条件反射消除原来的刺激-反应模式,就很容易重新建立适宜的习惯反应系统。在斯金纳看来,不管是正常行为,还是变态行为,实质上都是外部强化、学习的结果。极端的处罚、令人不快的控制或者缺乏必要的强化,都会造成个体的异常心理或问题行为。
总之,在行为治疗家看来,症状是习得的,症状的消除也要通过学习。行为疗法很多时候是针对教育者而设计的,即训练父母或教师不再作出会维持患者不良行为的反应,而强化那些与不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模式。在班杜拉看来,心理问题或行为是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个体观察学习的结果。观察学习可以习得适应性行为,可以产生不良行为,通过适当的模仿和示范,患者的不良行为将会得到改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