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格类型—边缘型人格在说边缘型人格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个体特征性生活风格及对人对己的一种态度。在人格中表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性格,也就是说性格就是人
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格无好坏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人对人对已方式的一种区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在长期的发展上偏离了正常结构,使个体以一种适应不良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事物,做出极端的情感反应,并且导致了显著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异常,这可能就发展出了一种人格障碍。
回到边缘型人格上来,任何一种人格都没有好坏之分,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帮助你很好地保持生活的正常运转,现在来说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问题。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占正常人群2%,占精神科门诊病人10%,占精神科住院病人20%,占人格障碍中的30%~60%。一般来说,如果达到边缘型人格障碍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的空虚感、对外界过分敏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慢慢积累的愤怒感。持久的空虚感会造成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感紊乱,会对自我意象不满意,一会儿觉得人生充满失望、毫无意义,会儿觉得无聊、无趣;对外界的过分敏感会使个体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有时候冷静孤傲,有时候易激怒,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应激事件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应;由不安全感产生的强列的被遗弃感会使个体很难建立稳定、长期的亲密人际关系,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因为担心被抛弃,所以就会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在对方抛弃他们之前先抛弃对方;当慢慢累积起来的愤怒感爆发时,耐受挫折、控制情感的能力极差,个体就会采取极端的不计后果的方式和行为,他们会自残、自伤和自杀。研究数据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中自杀成功的约占8%~10%,有自杀企图的约占70%,自残、自伤的大于50%。